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37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76(1 / 2)

d往观国公府邸先行通气。

作为“仁者必有勇”的杨恭仁,居然被活活“吓死”,此事如何都不能作为事实宣扬出去的。

于是杨恭仁的前隋履历被拿出来宣扬一番,接着就是归唐之后的“忠于任事”“恭谦下士”,总之,作为一个隋朝“拼死力战”“功盖诸将”的猛男,他怎么就到唐朝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呢

猛男是不可能被“吓死”的,所以杨恭仁是过劳死,是积劳成疾。那么,为什么他过劳死,他积劳成疾呢因为他心怀百姓,因为他得遇明主,所以才努力工作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回报明主。

要不是杨师道自知“入相”无望,他差点就信了。

“大人”

杨豫之一看自己老爹一副死全家的表情,顿时知道爸爸心里苦但是爸爸不说,不过外面弘农杨氏的子弟等着,又不是装不知道,于是他小声地说道,“大人,该去伯该去观国公府上啦。”

“唉”

杨师道长叹一口气,“命苦啊。”

回想起来,他过的最爽的一段时光,居然是当灵州总管那会儿。后来飞凫箭捞钱,美滋滋啊。

剩下的,都特么是苦逼的回忆。就说眼前这个儿子吧,他是自己老婆生的这本来没什么问题,杨家隔壁也没住姓王的。

但问题在于,他老婆天天思念她的前夫

没错,他老婆是二婚。

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老董事长的五女儿桂阳公主,她前夫赵慈景跟他能比什么除了长得好看,放前隋给他提鞋都不配。可长得帅有优势啊,没瞧见张公谨长得帅就被公主拖马车上扒衣服生米煮成熟饭

桂阳公主跟她前夫不但生了儿子,还生了两个。这也就罢了,还特么在长寿坊给赵慈景盖了座寺崇义寺。

隔三差五就去寺上香祈福,活人果然是争不过死人啊。

杨师道每每想到这里,就觉得人生已经这样艰难了,老子临死之前想混个宰相当当,这不算什么过分的事情吧。好歹老子出身也不差,智商也不低啊。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那个年轻时候超能打的亲哥,特么被另外一个放高利贷事发的亲哥给吓死了

杨师道内心有一句“入娘的”实在是讲不出来,自己仕途无望,顶天皇帝怜悯一下,临死之前混个吏部尚书,然后挂个“参议朝政”的名头,过过干瘾。

兄弟几十年,你特么居然在这时候害我

杨师道想不通啊,憋屈啊,看着儿子更心塞更郁闷。一想起张公谨,一想起侯君集,哪怕是李绩他都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这些货色,当年怎么可能和自己比嘛。

张公谨是土鳖,侯君集是流氓,李绩是山贼这种货色,居然小日子红红火火,想想都觉得憋屈。

“叫上你母亲,一起去你大伯府上吧。”

“是。”

杨豫之虽然应了下来,却半天没动弹。

杨师道横了他一眼:“那还不快去”

“大人”杨豫之怂的跟鹌鹑一样,细声细气道,“母亲昨日去了崇义寺,说是要去三天,若无要紧,勿去烦扰。”

此话一出,杨师道当时就像看智障一样看着杨豫之,房内鸦雀无声,半晌,杨师道像是用尽全身力气一样,冲着杨豫之咆哮道:“你亲伯父亡故,难道这还不是要紧吗”

“是、是、是”

杨豫之忙不迭转身夺门而出,竟是在门槛处绊了一跤,摔了个跟头。

见儿子这般形状,杨师道竟然是笑了出来,整个人失去了力气,瘫坐在椅子上,两行眼泪,瞬间就流了出来。

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

希望张德趟浑水的人心思如何不得而知,不过大体上老张还是能猜得出来的。华润号体量大嘛,梁丰县男背景深嘛。

“想的倒是挺美,让我冲锋陷阵玩什么为民请命开什么玩笑,我可是统治阶级大家庭的一份子。”

喝了一杯甘蔗汁,旁边正在教张沧练字的李芷儿笑道:“你又在胡诌甚么”

“山东人想我带头反你二哥呢。”

张德没好气地摇摇头,然后又有些感慨道,“这才几年啊,胆子都大了起来,连皇帝也敢下套。奉诫写信前来,说是河南还有女郎结社成学,经史子集算学数论,不拘何门何派,学的有模有样。”

“好事还是坏事”

李芷儿坐在张沧练字的案几旁,微微抬头问道。

“好事。”

想也没想,张德就脱口而出,让李芷儿眉眼欢喜,竟是也不顾儿子在场,柔声道:“偏爱你这心思。”

老张大窘,总觉得被个少妇给调戏了。

说来也是奇怪,兴许是李家的基因问题,李芷儿这女子自从生完孩子,居然身材丰腴圆润起来,甚合老张口味。想当初,这女郎着实有些稚嫩,果然孕激素才是女人味的核心么

正想入非非,却听外边有人唤道:“使君,扬州楚州来了人,在偏厅等候。”

偏厅哦,那就是商人,不是士子。

“且先上茶,某稍后便来。”

这个稍后,大约就是半个时辰。倒不是老张矫情,学那长安官僚做派。实在是这些商人也是贱骨头,每次老张见面的快,一个个吓的面无人色,生怕他吃人。大抵上还是被两京官僚给吓的,也不全是两京,就说江南道,尤其是会稽一带,那些个南下的官吏,跟本地官僚勾连,又有大户推波助澜,用敲骨吸髓不足以形容其贪婪。

长孙无忌的亲族,就多在这里做官,还有阿史那氏,如史大奈之流,也曾在这里混迹过。

而勾结的地方大户,多半都是陈氏、章氏。这二姓来头倒也简单,远的不多说,只说近的,便是南陈开国皇帝和皇后,一个姓陈,一个姓章。

这些年虽然因为大运河及航运开发的缘故,南北交流比隋朝强了百倍不止,可这些大姓,多半还是不甘心的。

像老张还没有出江阴时,七八岁光景那会儿,江水张氏南宗,每年在江南道行走打点,一年开销都在三万贯以上。

那可是武德年的三万贯,张公谨一年从南宗才拿多少钱

这三万贯,从张落地能走路开始,整整十年不曾断过,可想而知这些大姓,在南方的积累,是何等的丰富。

可便是这般物业丰厚,他们盘剥治下农民、商人、工匠、市民,却不输给南下的官僚。

李董刚上台那三年,自然灾害且不去说,光这地方叛乱十场有六场来自南方。而其中的一半,又来自这陈、章之流。

这些人你要说攀扯陈霸先,那也是隔了好些年。可你要说没干系,那是万万不能够的。

江水张氏为何跟江湖人士勾连的这般频繁坦叔的江湖地位,也不全是因为麦铁杖,那也是在江湖上沉浮,搏出来的名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