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38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83(1 / 2)

d修建马场、牛羊场、客舍、乌堡,乃至板轨。

但是,原始的板轨是简陋的,是难以承受多年大自然洗礼的。商人不是不明白这一点,可维护费用和回报一对比,还是修两条划算。

沿着板轨,就需要用到贾氏的固沙手段,而其中的投入,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可恰恰就是人力,成了商人们最头疼的地方。敦煌缺人,缺大量的人,缺数以十万计的人。

原本最好的合作对象是侯君集,可侯君集被皇帝调回京城做了吏部尚书,此事就一时间搁浅。

张德想了想,给“忠义社”的几个要紧人物写了同样的一封信,随后命人将信送出去。

“是在愁个甚么”

正在校稿的崔珏,在屏风一侧的书桌前抬起头来,好奇地问道。

“嗯,前年捕奴一事,是闹出不小风波的。如今不寻个由头,不太好做事。姑且拿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名头,对付一下。”

“你这又是在编排士人么”

“我也是士人好么”

老张咧嘴横了她一眼,“说到编排,我听说一事,你喜好音律的,便问你一个,这音律还和算术有个干系”

“怎无干系”

崔明月秀眉一挑,鄙夷地看着他,“你还师承陆公,不是学了抚琴么陆公还送了你一把表里山河,怎么,莫不是只会弹拨两下,弄个两只老虎去哄孩子。”

你懂个卵

“别说有的没的,正月长安有人用算术做个音律出来,这我真是想不通。”

“有甚么想不通的不拘是三分损益律还是南朝三调,便是如今的十部乐,都是定音再分。若是算术不行,如何能成一家”

说到这里,崔明月颇为自得,“正月里长安的新音律,我也听说了。乃是大理寺卿和两个女郎合制,以黄钟定准,开方得律制等比。你是做出算盘的人,珠算开方也不会么”

我特么

孙伏伽你个法律工作者不务正业

说到底,还是某条工科狗的音乐素养实在是低下,虽然也算是会抚琴,可基本处于撩妹撩不到的水平。让他深入了解乐理,还不如捡个梧桐木去车珠子。

一言不合车珠子什么的,对江南土狗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至少比研究音乐中的等比数列、公比、谐振等等要有趣的多。

“对了,阿郎。那两个女郎,听说是武氏女。”崔明月眼眸狡黠,偷偷地打量着老张。

然而老张虎躯一震,岿然不动,他坦荡

也不是孙伏伽这位师兄不务正业,实在是恰好牵扯到一件事涉“名琴”的案子,然后孙师兄就无意中深入了一下,只是方向歪了,忘了案子,钻乐理中去了。为了这事儿,还去找了长安城的“数学权威”,一个是武顺娘,一个是武媚娘

第九十八章 垂涎

“拿战俘去做环保,亏他们想得出来的。”

关于贾氏的意淫,老张是不相信那帮缺劳力缺的都坑老乡的牲口会这样干。程处弼手头有了战俘,第一时间就是漏个百几十号贵族头人,然后勒索这些废物的家族。剩下的,自然就是万胜万胜万万胜,功劳记上一笔,也不会亏待了谁。

敦煌的劳力缺口有多大呢不说盐业“产本”这事儿,仅仅是为了维持“粮食换产本”一事,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需要大量的人口来填充敦煌这一片绿洲。这些劳力,不仅仅是要用来修建敦煌宫,也不仅仅是大兴乌堡,更是“商业屯田”的重要劳力来源。

运粮到陇右,成本还是太高,对商人们来说,还是就地屯田,更加划算。

可惜陇右地广人稀,土地有极端贫瘠,有些时候,不得不拿别的东西来冲抵。目前像“西秦社”以薛氏为首的关陇土豪,更多的是想要将经济作物的产出,转化成现金,然后再去购买粮食。

这个粮食,不仅仅是从东方运到玉门关。也可以是从西域,购买之后运到玉门关。

原本“西秦社”诸商号是没有这个打算的,但是,长孙冲作为使者,已经在西突厥及西域诸国游历两年。使节团规模不小,其中自然也不会缺少贾氏子弟。其中更有贾飞胞弟贾潜的连襟,乃是河东农家名宿,亦是贾思勰门生之后。

使节团的一支前往大宛故地,顺着药杀水西行考察,一路记录了大量的动植物形貌特征。而药杀水的终点,就是咸海。

咸海和此时名叫夷播海的巴尔喀什湖之间,就是西突厥的西北势力范围,再往北,就是契骨等高维蛮族的地盘,零星有些聚落,但基本可以划入人际荒芜的地方。

而恰恰就是这块地方,为贾氏子弟所惊喜。

这块土地,是值得投入人力的。只是开发生地,最少需要两年以上,才能稳定产出。但是依然是值得的,贾氏明确指出了一点,在南部地区有淡水资源,这里胡人势力复杂,除了突厥人,没有特别突出的地区大国。最有威胁的,也只是康居。

南部并非是贾氏最看重的,但对西军而言,南部却是现实需要,它能产出稻米和棉花。

而北部,也就是契骨及塞种零星的聚落地区,却是可以作为长远的投入。广大地区适合种麦,而随着小麦加工的越趋成熟,高纬地区哪怕冬季无比极端,广种薄收的总体产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长孙冲使节团中的农家成员,考察最远的地方,已经能够二次看到雪山的地步。根据他们的估算,整个夷播海西北方向,是具备千万亩为单位的土地。尽管这些土地,只能种麦,但这个数量,相当的惊人,更是喜人。

“他们不会是跑到乌拉尔山脉南端了吧”

如果使节团真的深入到乌拉尔山脉的地步,那么的确有可能考察到千万亩为单位的可耕作土地。只是,这么远的距离,没有什么卵用

虽然贾氏和农学子弟可能真的很兴奋,但这年头的麦子亩产相当的低,同时高纬地区不适合生存,只有零星的部落分散其中。想要开发苏联时代乌拉尔地区的小麦带,需要数量不菲的庄园、规模不小的兵团、庞大的水利设施、非常庞大的化肥工业、无比庞大的机械化农业。

如果没有这些,那么,还是放牧吧。

真正有价值的,依然还是河中地区。

“不过,可以让探险队在那里建设据点。这里的毛皮质量相当的高,皮子当硬通货也没问题啊。”

毛皮的利润依然是暴利,而这片地区,不但有熊虎凶兽,大量的貂皮、鹿皮、狐皮更是质量上乘。属于地区特产,也是西域胡商在唐朝相当紧俏的一种商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