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48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88(1 / 2)

d署,杜荷连忙骑马滚蛋,到了一处酒楼,上楼就骂骂咧咧道:“这都是个甚么差事,下回再让老子去跟钱老鳖说话,老子就跟谁翻脸入娘的鳖孙,老子丢脸都丢尽了”

“二郎”

“闭嘴魏叔瑜,你好歹也是个扬州坐地户,你加大人这江淮总督是白干的么偏让老子前去丢人,下回要去你去”

老脸一红,魏叔瑜心道,要不是看在你和房二一路货色,能找你原本倒是想找侯君集家的,可人家不跟咱们玩不是

扬州的税想要逃,那也是能逃的,只要没被皇家税警团的拿捏住,你逃到天荒地老都没问题。

可要是被抓住了,对不住,往死里打那是皇恩浩荡,倾家荡产那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流放三千里才是正经套路

别说干不出来,钱谷还真就干得出来,他不但干得出来,还做成了买卖,西军跟钦命征税司还有“联谊”呢。

流放一个五口之家,西军“返利”半只骆驼也没个准,总之是不亏的,中间人是某条突厥疯狗,童叟无欺,有口皆碑。

“老板,这杜二怎么跑来扬州趟浑水”

“那就是个夯货,懂个甚么,他要是有他大哥一成功力,至于被魏徵的笨蛋儿子当猴耍”

钱谷冷笑一声,然后眉眼一挑,“陛下巡狩辽东,我等不在御前效力,更要为陛下盯住这些想要打皇家主意的宵小。偷税漏税逃税,不自量力”

“可是老板,扬州到底还是魏徵的地盘,虽说他在江淮不管是,也经营数年。真要是闹大了,怕是魏徵要去御前打官司啊。”

“怕甚”

斜眼不屑地看了看,钱谷缓缓地抚摸了一下胡须,然后点点头道:“不过,也不能逼迫太甚。扬州若是堕了繁华,于陛下也无光,到时候,我等都要吃罪。既为皇家忠犬,更是陛下爪牙,凡是要为陛下分忧。这样,你让那些能写会算的,拟个奏疏出来,某转呈御前记住一定要言之有物,陛下高兴,我就高兴,我高兴了,皇家税警团上下兄弟也都高兴,兄弟们高兴了,扬州的土鳖还能不高兴吗”

“老板高瞻远瞩,属下佩服万分。正好这几日有临漳山书院的学生过境,有个兄弟是同乡,留了他做文书,是个能写会算的,据说是十七届的优秀毕业生,临漳山策论全校前十,连江汉观察使都给了评语盖章的”

“噢有武汉的人才”

听到这里,钱谷眼珠子一转,“你让不,某亲自去考校考校,若有本事,钦命征税司衙门岂能让明珠蒙尘兄弟们多是厮杀汉出身,打打杀杀抓捕逃税自然厉害,可要说对付那些个满肚子心思的不法商贩,还是要术业有专攻啊。”

“老板英明,属下愚钝,竟然不能察觉其中道理,实在是罪该万死,以后属下一定督促兄弟们多读书”

“嗯,这也不能怪你,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将来苏州开衙,你若做了一地首脑,也会这般想的。”

“属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一定忠于老板,忠于陛下”

不几日,扬州运河两岸,一时间纷纷扰扰热热闹闹,几个县的文书及稼穑令,看到皇家税警团新出的通告,表情相当复杂,一半脸是歪的,一半脸是垮的。

“呸甚么世道”

“这姓钱的真是不要脸,脸皮厚如城墙”

“罢了罢了,这都能让他逮着机会阿谀逢迎,我等不及,远远不及啊。”

远在辽东的李董则是一脸的欣慰:“钱谷思谋为国,若是人人如此,朕何必辛苦亲临辽东”

一旁马周连迎合的心思都欠奉,实在是他也没想到,钦命征税司居然搞了一个政策出来。

还特么挺有道理的政策。

这个政策就是,把减税免税退税,和生儿育女挂钩。

凡xx之家,添丁进口免税若干

一时间,扬州运河两岸,小商小贩喜极而泣,贩夫走卒欣喜若狂。

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交了那么多年的税,总算见着回头钱啦

而在武汉的某条土狗例行看报纸的时候,一口老血差点喷穿报纸,他万万没想到,钱谷这个会稽佬,居然这么会玩,还玩的这么清新脱俗,和京城的妖艳贱货显然不是一个套路啊。

“这特么也行生孩子免税,谁开的脑洞啊卧槽”

第十五章 闲聊

“陈粮太多,常平仓又替换在即,这物事还是要物尽其用。”

受命前往三州木料仓的薛大鼎除了要先敲定木料之用外,还要前往一趟石城钢铁厂,除借调工人规划线路,还要给王孝通传旨。

王孝通一把年纪,但身体康健,幽州新筑水库,就是王孝通亲自主持。幽州都督府基本没浪费多少,纯靠征发民夫来冲抵税赋,凑齐了人工,用时两年半,一个像模像样的水库就修成。

水库修好之后,幽州新增田亩达到一百六十万亩,其中一半被用作棉花,另外一半则是豆麦套种地。

整个工程能够保证未来十年就回本,主要是棉花还是紧俏,“沧州三号”棉如今已经做出了名声,骨力干人及室韦人,多愿意用牛羊换这种优质棉。

“薛公,陛下欲筑弛道,怕不是有三千里”

“不止。王太史拿新制舆图粗算过,最少五千里。”

“五千里”

工部的官僚们眼睛都直了,五千里,修到猴年马月去

然而薛大鼎毕竟是做过地方书记的,对这种套路还是有所了解,于是道:“诸君莫要以为只是为了修建弛道以观沧海。”

摇摇头,“薛书记”眼神有点严肃:“陛下这是消耗东夷民力,你们以为修路是那般容易么只说高句丽故地,尤其是汉四郡旧土,及百济新罗之地,北地多山,南隅多水,哪里是那么好修的这一段,约莫千五百里,修五年,东夷土著,还能几何青壮耕地劳作”

“也是,前来做工,吃了便当粮食,还种个甚么地。”

说着,一个绿袍小官搓了一把手中的陈粮,而且是标号贞观十三年口袋的陈粮,仅仅是手指轻轻一搓,立刻化作粉末。

这还是稻米,倘若是糜子麦粒,更是糟糕。

陈粮很难入口,可到底也是粮食,高句丽遗民多是一日一餐,二餐都极少。一日能饱食者,大多都集中在平壤,可因为唐朝的连消带打,边境青壮早就溃散,平壤作为扶余种腹心,同样伤筋动骨。

所以,此时的平壤城,用中原之语来描述,不外是家家戴孝,户户治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