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64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647(1 / 2)

d遂良说的那样怎么同日而语

死胖子忽地觉得,这帮看上去很好说话的弘文阁学士,怕不是就等着他跳出来说可以借,只管借,不要怕

毕竟,他是个连小贷裸贷都不放过的亲王,在世人眼中,大约这种钱放在他李泰面前,等于就是“打赏”“分红”,拿了就是拿了,出去浪还不是美滋滋

想到这里,死胖子顿时觉得恶心,仿佛吃了一碗生蛆,想了想,便起身先行告辞。

寻了一处僻静地,招来杜楚客,李泰决定向他问询办法。毕竟,跑来他这里说项的,就是杜楚客。

死胖子琢磨着,杜楚客心里肯定是有办法的。

“楚客,可有甚办法能圆满一些”

“大王的意思,是让弘文阁诸学士,好方便开口说项,是么”

“若是没个便利处,怕是不行。”

“那不若让兵部问工部借一笔钱,而工部再去发个债票,借钱来做个工程。京城河道疏浚,或是翻修东行弛道,总能找个由头。”

借钱打仗,小规模搞搞可以,但现在这不是三五万贯的事情,而是几十万贯搞不好还是上百万贯。到时候朝廷公文昭示天下,识文断字的一看,卧槽你们居然借钱打仗,简直是疯了

皇帝可以借钱打仗,皇帝甚至可以借高利贷打仗,但朝廷就不行。

不过朝廷借钱搞大工程,倒是瞬间让人接受,而且很容易被接受,不存在有失朝廷体面的地方。

皇帝借钱打仗,那是皇帝“雄心壮志”,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豪情万丈。最多就是一帮被皇帝坑了的倒霉催的,心里默默地怒吼日狗。

可朝廷要是借个几十万上百万贯去打仗,那就不是倒霉催的喊着要日狗,连吃饱了没事干的也会一起喊。

“让兵部问工部借钱”

李泰眼睛一亮,“好主意”

“大王莫要急切,便是如此,也要先行禀报陛下。此事,当由圣裁。”

“对对对,说的对,此事,有个首倡之功,便是够了。”李泰一脸兴奋,更是摩拳擦掌看着杜楚客,“弘文阁诸学士帮忙运作兵部从工部借钱,想来也是能开口的。而工部问民间借这么一笔钱,也不会有失体面,如此一来,倒是都照顾到了。”

“大王禀明圣上之前,最好同弘文阁诸学士先行沟通,然后联名上疏。”

李泰是亲王,甭管诸学士如何牛气,他名字肯定是头一个。功劳是不会少了他的,假如除了幺蛾子,也不会就打他一个人的板子,名单上有一个算一个,一个都不能少。。

第二章 贼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弘文阁里成天念叨这句话的学士并不少,但无一例外内心都在默默地吐槽:有的捞管尼玛的大不大安不安。

“李大胆当真愿意”

“他如何不愿意这工部尚书,难不成能坐稳了”

“当真不愿意,那湖南土木学院也不必建了。”

“嗳不可以国事要挟。”

嘴上这么说,内心却是很淡定的。他们都是李皇帝的“秘书”,主要工作就是给李皇帝汇报。要成什么美事儿,可能有点难度。可要是坏别人好事儿,这个把握还是很大的。

说到底,李皇帝还是要用人,不信弘文阁的走狗,难不成信那些没有入阁的“外人”

当年的李大亮敢在朝堂上狂喷温彦博,现在的李大亮还有这胆子没固然有,可皇帝“变了”。

弘文阁诸学士也不介意做反派坏人,反正都已经沦落到给皇帝做狗了,还有什么好介意的。逮着哪个倒霉鬼咬一口就是,之前怕李大亮喷人怕李奉诫婊人,那是因为反抗不过,怎么干都是惹一身骚。

可现在皇帝老子回来了,还有什么好怕的有什么事儿,咱们是给皇帝老子办事啊,忠孝的事儿,那能叫不要脸吗

“再说了,他李大胆在凉州交州都是厮混过的,怎么不知道这其中的要紧处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如今突厥覆灭,残党都逃离了河中,这光景,正是扩大战果复我汉皇天威之际。陛下万世英明,岂能为其所阻”

大帽子一顶抛出来,除了来点政治正确之外,也是给自己壮胆。

万一他妈的李大亮是个“李大傻”,就是要正面刚,这不是蛋疼么。

“西军休整数年,历年无甚大事,多是在碛西维持安定。不过,郭孝恪旧年上疏,言河中可效仿漠南故事,划分草场定牧减丁。只是,此事要成功,粮秣糜费何止万千,止漠南漠北,安北都护府历年支出,都是一百二十万贯以上。朝廷如今钱粮用处极多,修路修坝,围圩造田总不能拆东墙补西墙吧。”

“西域地力贫瘠,旧年查阅典籍,汉时有西域大城,屯田收粮甚多。只是,不几年滴水未有,乃至人地两失。”

“再者,西域诸国遗民甚多,西军又是虎狼之师,钱粮不可留存西域。”

“屯田之处,当另辟他方。”

“鸿胪寺倒是有个奏疏,是河中发来的。”

“长孙冲的那道奏疏”

“皇后留存了,大约就是等陛下班师回朝,才会禀报。”

一时间,诸学士来了精神,要是能把皇后捎上,这事情就能成了。李大亮算个毛啊,皇后才是大拿

自从朝廷开始宣传鼓吹长孙冲的高尚“节操”之后,河中的风土人情,就陆续通过西军、敦煌宫、关陇世族,在丝路的东段一路流传到中国腹心。

当代苏武,贞观耿恭各种美誉都是不要钱的往长孙冲头上砸。

早先几年其实还好,但是伴随着青少年逐渐成长起来,长孙冲已经不仅仅是长孙冲,他是大多数青少年的“英雄梦”,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图腾”属性。一如那些在铁杖庙麦公祠旁边开了会馆赚了钱的商贾,忙不迭给麦铁杖上香,长孙冲就是知道自己是“唐人”的青少年的现实偶像。

大表哥可比旧时长安少年的“及时雨”“呼保义”可强多了,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而长孙冲也不是吃干饭的,当年在鸿胪寺和礼部留下来的交情,加上当年去东北走了一遭,各地关系留存下来的老部下没有一千也有五百。

虽说都是中下级官吏,但这年头,嘴炮要的就是数量。老部下们本来就想着自己单位特么就是个屁,想要发财升官,还是得看老大带。

现如今老大在河中一窝就是好几年,声望刷的简直不要太足。可以这么说,长孙冲只要返转中国,尚书之下随便挑,资历妥妥的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