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66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661(1 / 2)

d德跟李承乾和史大忠闲谈随意的模样,让不少不认识他的官吏都是惊诧莫名。

有些人远远地打量,然后跟朋友打听。

“李兄,那位是谁怎地有这般排场,便是太子殿下,似乎也极为熟络。”

“江汉观察使,梁丰县子。”

回答的人用看傻逼的眼神看着他,一时间气氛有点小尴尬。

“难怪”

难怪那帮“清流”半个屁都不敢放,眼睁睁地看着太子殿下“有失体统”。

此时远处开道的羽林军骑士已经分道两旁,仪仗规模极大,和杜如晦平日里的做派大相径庭。

一辆宽大马车中,杜构小声地跟躺在软垫上的杜如晦说道:“父亲大人,长安,到了。”

原本形容枯槁双目紧闭的杜如晦,艰难地抖动了一下手指,食指微微地抬了抬,眼睛依然没有睁开,却还是气若游丝地翕张了嘴唇说话。

“大人”

“窗打开。”

“是,大人。”

马车后头,杜氏族人都是一脸的悲痛。骑马紧跟着马车的工部侍郎杜楚客却是脸色肃然,半晌,看到马车车厢的帘子掀开车窗打开,透过窗户看到车厢内“尸居余气”的兄长,这才眼神闪过悲伤,顷刻间就眼泪落了下来。

脑海中浮现着种种过往,杜楚客一时竟有些控制不住情绪,长袖遮掩脸面,不愿被人看到他失神的“丑态”。

车内杜如晦努力地睁开了眼睛,他并不是很看得清,杜构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把老花镜给杜如晦戴上。侧头看去,车门斜对着长安城,远远地,还能看到龙首原上那宛若天宫的宫殿群。

熟悉的画面印入眼帘,杜如晦有些干裂的嘴唇微微地动了一下,很努力地露出了一个微笑。

过往云烟,这一刻竟是没有任何遗憾。

连当初对杜淹的怨念,顷刻间都在这美轮美奂的长安城面前,化作微尘。

许久,这个干瘪的精瘦的,仿佛随时都要死过去的老头,迸发出了极为惊人的力量,一道洪亮的声音,从车厢中传了出来。

“老夫到家了”

第二十九章 福寿

杜宅有两处,一处在崇仁坊,一处在胜业坊。早先在永兴坊还跟魏徵做“邻居”,但因为皇帝的封赏缘故,杜宅变化多在崇仁坊和胜业坊之间,偶尔跟李绩搭伙,偶尔又在宝刹寺跟光头们闲聊。

大约是临死之前的最后一点倔强,杜如晦并没有去宝刹寺让和尚们给祈福续命,硬挺着返转了胜业坊。

等到了胜业坊,就彻底昏了过去,依然是偶尔清醒偶尔昏迷的状态。

“大人来时叮嘱过,他想和操之谈谈。”

“我知道。”

张德点点头,拍了拍眼眶通红的杜构,“兄长放心,我就守在这里。”

“有劳了。”

没有客气什么,这时候再讲什么客气,也是多余的。

“都守着吧。”

连张大象都开了口,他一向不着调,但这时候,作为邹国公家的大公子,他的态度并非全然为了照顾杜氏的情绪。而是将来,邹国公张公谨早晚也有这么一遭,到那时候,何尝杜氏兄弟不要到场呢

“寻几张凳子过来。”

“随便找个地坐吧,都是自家兄弟。”

李震直接倚着墙柱,双手环保在那里发呆,半晌没说话。

整个杜氏的儿郎早就到了长安城,只是这光景,杜氏兄弟的“小弟兄”显然比杜氏宗亲更加亲近。

从来都是个混蛋的杜荷这时候已经憔悴的不行,坐在那里时不时地擦拭眼泪。他大约是悔恨的,也应该悔恨。直到这一刻,他才无比后悔,后悔辜负老子的期望,后悔自己无比混账

“大人常说自己六十有四,可以了。”

半晌,打破沉默的,是杜构自己。

众兄弟看过去,想要安慰,又是无从开口。

张德看着杜构,看着里间门口的帘子,心中却很清楚,杜如晦本该早早累死。这个洞察世事的宰相,的的确确对自己的人生看得很清。

于杜如晦而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多活一天都是赚到的感觉,这让他很是洒脱。

作为一条乱入贞观朝的工科狗,张德本以为自己应该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彻底不屑一顾的,只是到此时此刻,却又不得不羞愧难当,终究还是血肉之躯,终究还是有着感情。

“唉”

各种情绪化作一声长叹,引得一帮而立之年的老爷们儿全都不受控制地哭出了声来。

和尉迟恭程知节不同,杜如晦对他们这些后辈的照拂,大多数时候,都是细致入微不着痕迹。要等过了很久,才会反应过来,啊,当时杜相之举,竟是有如此深意。

“山东之门户,河南之庭柱”,总统河南的时候,他们这些勋贵子弟,能够一口气打开局面,何尝没有杜如晦在朝堂跟李皇帝“过招”的缘故

不敢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心怀感激,这是最起码的素养。

“老夫出去一下。”

李震深吸一口气,红着眼睛推门而出,不多时,门外便传来抽泣声。饶是李绩的儿子,也并非那般刚硬冷血。

此时此刻,禁苑中太上皇李渊坐在躺椅上,神色也是颇为感慨,眼睛望着天,半晌突然道:“二郎那里论功,房谋杜断实为第一。”

一旁刺绣的宇文昭仪听到他说话,将手中的活计放下,双手交叠在膝上,看着李渊道:“你又不能出宫,何必过分伤神。”

“当年高孝基,他言语杜如晦必成栋梁,数十年风流,杜克明这一去,乃成千古名相啊。”

“阿郎这是怎么了”

“老夫若有所感,不成么”

李渊没好气地扭过头,瞪了一眼宇文昭仪。

“你都八十多了,若有所感个甚么”

也算是“老夫老妻”吧,当然宇文昭仪也不算多老,姑且算是“老夫少妻”,兴许是“老夫少妾”,总之,宇文昭仪难得反呛了一句。

一时有些发愣的李渊回魂了一般,这才神在在地来了一句:“也是,老夫都八十有二,怎么算也是长寿帝王,还计较个甚么。”

李唐这份家业,眼下看来,比刘汉也不差多少。

“夔牛在山东,可有来信”

“他一个闲王,在山东除了写信,还能做甚么说是去洛阳跟人学画,也没见学着甚么。如今又去学甚么写真,着实不像个亲王。”

“夔牛”是鲁王的小名,人送十九郎,早先为燕王时年纪小,但也白捡了不少便宜。亲王府不少官吏沾了燕王府的光,在幽州沧州捞了不少好处。闲王里头,十九郎属于有钱的那种。

“这光景也不知道回家看看他老子的吗”

“你这是怎么了”

宇文昭仪这才觉得李渊有些怪异,将手中的针线放下,“阿郎,莫要因杜克明而伤神,你又不再年轻。”

握住了李渊的手,轻轻地拍了拍。

多年“夫妻”,再没有感情基础,这么多年下来,儿子女儿都有,亲情总归是有的。

更何况,宇文氏除了依靠他李渊,也真是没什么靠山。

“老夫只是觉得老夫也快要去了。”

李渊目光平静,看着天空,微微抬手,却再无当年指点江山的霸气,只是一个颐养天年的寻常老者:“老夫有时候总在想,八十有二怎会是老夫该享的福寿呢似老夫这般,岂能七老八十”

“莫要胡诌”

“想来,杜克明也是有过这种念头的吧。他本就是个体虚身弱的,当年杜淹之事,伤透了他的心。二郎功业,又有他出谋划策,都说房乔善谋,可这史上,奇思巧谋之辈多如牛毛。似他这般断事如断刀之辈,才是少之又少啊。”

说到这里,李渊就像是自问自答一般,“心神劳累,能活一甲子,当真不容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