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71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718(1 / 2)

d宫为了搞点好处,还得巴结程处弼,这也是非常滑稽的事情。

毕竟,敦煌宫里头的东西,那是皇帝老子的,你要是贪污朝廷的,还能网开一面,贪污皇帝老子的皇帝杀个家奴,不就是杀鸡一样么。

这也是为什么程处弼在西域诸多官长中间,地位特别超然,哪怕当年他也就是个校尉。

程处弼能够这样搞,别人想要复制一下贞观朝的“冠军侯”,难度系数无非是十三点2b。别说什么绝世将才,就是全家都是凌烟阁的老江湖十二卫的扛把子,没机会就是没机会。

真要是随随便便就能复制,李震早就洗白身份,何必还要下基层搞创业

至于胡人出身的,那就是更惨,没有大腿就是死路一条。安菩能够有今天的事业,可以说是眼光独到大腿会抱,也是很难复制的套路。

这么多年,为数不多胡人出身混出头的年轻一代,一个是契苾何力,但他玩的手法就有点不忍直视,简单来说,这货是干前任老大上位,属于“二五仔”,夷男的人头,当年是在他手里过了一遍的。

另外一个,便是薛不弃,他这个成本极高,如今谁还知道斛薛部薛州上下,根本连斛薛部都不提一下的,搞得不少贞观十年之后出生的孩子,都以为从来自己就是姓薛,家里人也从来不提这么一茬。

为数不多记录斛薛部故事的,还是搞文史工作的读书人。只是薛不弃也干脆,凡是想要给他拨弄出身的文史工作者,他肯定把人揍成“闻屎”工作者

好不容易改头换面,老有人提他出身,这不是对头,什么是对头

除了这两人,剩下的大多不怎么成气候,就算有名声冒出来,也是借着别人的光。不是侯君集就是张公谨,要不然就是张亮或是长孙无忌。

银楚帮瀚海公主府的老人,想要扶持到契苾何力和薛不弃的地步,可能性不大。

老张问她什么来头会干什么,无非就是帮忙介绍个工作,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若是如此,不过自己闯荡个事业。旁人不能成事,既是自己人,自当是支持的。要是还能射箭起码,便去河中,皇后下的圈地令这几日就要大朝会上公布。早做个准备。”

“圈地令”

银楚愣了一下,“可是当年匈奴的手法”

曾经匈奴势大的时候,就是让走狗们出去跑马,跑多少草场,那草场就是谁的。只是能不能占下来,就是两说。

只是唐朝显然不同匈奴,唐朝占了地,可不是什么放羊放牛,而是种地。河中固然也有沙漠隔壁,可水草肥美之地并不少,用来屯田,反过来卖给敦煌宫,又不是不可以。

更何况,河中北地有大块的好地,用来种麦效果不错,只是人烟稀少,便显示不出本钱来。

“这有甚么手法不手法的。河中恁大的地盘,哪里吃得下,真要是做到和如今西域一般,也得有个十年。全大唐可劲的生,五十年能生几个崽”

言罢,张德又道,“圈地令自是有好处的,倘使去圈了地,有个金矿甚的,还怕不能发家固然金矿早晚被皇后黑了去,可也不能发现了就被黑。说到底,金矿里的东西,还得挖出来炼出来,才能作数不是”

“岂不是这地,未必是归自己的”

“归敦煌宫管,你说呢。”

银楚顿时了然,看来这河中地,就算借着“圈地令”,朝廷也就是给个“田皮”,至于“田骨”西军凭本事打下来的地盘,为什么要给别人

“只怕瀚海老人不愿意。”

“细细分说,自然愿意的。这其中大有赚头,是个传世的物业,做得长久,也未必不能成为河中豪门。与其在中国蹉跎,还不如借着汉家天威,在外头作威作福。有道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个道理,在安北都护府还能不懂么”

“那我再去说说。”

“自当如此。”

把面巾往铜盆里一扔,挽起袖子,老张便喝粥吃起了早点,一旁新罗“女王”老老实实地跑去看看张辽张云梦醒了没有,银楚便陪着张德吃饭。

吃完之后,老张擦了擦嘴,又道“说起来,李思摩那里,倒也还有门路,若是瀚海老人不愿意让子弟去拼,便在李思摩手底下吃皇粮,也是个旱涝保丰收的去处。”

银楚眼睛一亮“倒是忘了还有这关系。”

“放心,倘若真要去这疯狗手下混饭,老夫亲自写一封信,这点面子,还是会给的。”

“要是求个安稳,倒也甚好。”

银楚微微一笑,很是满意。

第四十七章 日子

在武汉的突厥人分为三种,一种是贵族,主要是跟着阿史德家族混饭,瀚海公主府的“家奴”为主力;第二种是奴工,早年就在武汉这里受苦的,除了早死早超生的,十几年下来,也早早地脱籍,转而成了雇工小市民;第三种自成行当,乃是“苦力行”的主力,来源复杂,跟大多数的贩夫走卒没什么太大区别。

正统突厥从外貌上并没有特别夸张的地方,和可萨突厥此类“杂种”是有区别的。像李思摩发色并没有特别的地方,但眼窝深凹鼻梁宽挺,配合卷曲浓密的胡须,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跟“胡人”串过的。

于是乎,哪怕真是突厥人,在武汉三五六七年,一口古怪的“洛下音”,也不会有人真的知道他们底细,毕竟,武汉“本地人”讲的“洛下音”,也是稀奇古怪的,风味独特,让洛阳人听了想笑。

“苦力行”这个行当,从字面上就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之所以突厥人扎堆在里面,实在是武汉市为数不多卖苦力还能攒下“家底”的地方。要是在太原或者幽州,不是说你卖苦力就有用的。

那些从安北都护府出来的闯荡的突厥人,大多都是跟瀚海公主府能攀点交情,当然瀚海公主也不会真个理会他们,只是行个方便,可以稍稍地让人进行流动。再者,安北都护府每过几年就要盘一下家底,多出来的劳力,总归是要输送出去。

辽东、西域固然是大头,但偶有门路稍微广一点,还能把牛羊当贿赂送出去的,也就能南下。

武汉这几年大多数的街坊水井,以及坊市沟渠,多是“苦力行”的人操办。价钱较之“本地人”要便宜不少,手艺还不打折,这就很愿意被人用。

突厥打井人在武汉还是有点名气的,除了本地工具比较齐整之外,很多出来的突厥壮劳力,原本在漠北,就是干的这种活,手艺绝对不潮,算得上“技术工种”。

“苦力行”并没有成立行会,他们自己也不愿意费这个心思,如果有什么大买卖,都是各家工头凑在一块,找个酒肆点一些茴香豆、盐煮笋、茶鸡蛋,然后浊酒数坛,烧酒一壶,便把事情给商量好。

咸宁市的大车行外,有个后来陆续成立的小小“聚落”,原本就是个给把式的跟班们凑热闹的地方,偶尔有耍钱的,也有叫卖小吃的,但随着卸货工用量大,这地界就成了“苦力行”工头们最多聚集的地界。

因为和大车行还有铁杖庙挨着,形成了两条“”形的弄堂,这地方,也被称作“苦力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