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73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730(1 / 2)

d完工作,大朝会准备散会的时候,老房吼了一声:“臣奏请留对”

没玩过这种套路的长孙皇后一时有些手足无措,只好看向老公,有些疲倦的李世民微微点头,于是长孙皇后同意了房玄龄留中问对。

如果是马周留下来,别人不会想什么,点头相公而已,就是个大号秘书。

可房玄龄说了一通江西,在朝臣们看来,这已经是“大新闻”了。这种业绩功劳,历朝历代都没听说过,可万万没想到,房天王真正的大招,居然没想给大家看,是要秀个女圣陛下的。

众多朝官离开之后,在路上就议论开来,许敬宗偷偷地瞄了一眼马周,马周虽说也有些好奇,但并不会去多想。

旁人会猜测,是不是房相公要回中国主持国务。但马周却很肯定,房玄龄是不会返回中央的,就算要回,也不是这个时候。

除非跟杜如晦一样,快要死了,大概会回转。

“登善,以你观之,房玄龄所为何事”

“听闻扬子江大兴土木,多在修桥铺路,总计在路桥二字之上。”

“历年修堤之苦,已见成效。往年这光景,房玄龄都要留在江西巡查江堤,以防洪涝。如今却敢大胆入京,想来这大堤事业,已经是相当圆熟。”

孔颖达不是酸儒,他也是操持过实务的,哪怕专攻教育领域,对这些基本业务,还是烂熟于心。

修堤不仅仅是土木工程上的事情,地方调动人员抢修抢险以及救灾,这需要相当成熟的团队。从官吏到一线劳工,命令传达要精确,这是很考验施政水平的。大多数庸官之所以是庸官,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命令传达下去之后,到了一线,就直接变了模样。

房玄龄施政犹如韩信治军,官吏兵将都是多多益善,没有什么治不了的事情。

“之前早就有了吹风,将作监、都水监、内府及京城各仓监,还有警察卫、钦定征税司都在忙活。李大亮这阵子这般消停,不正是因为工部有了好处”

“路桥”

念叨了一番,孔颖达微微点头,看着褚遂良,“登善,倘使得空,不若宴请房玄龄,共续旧时情谊”

“好。”

遂良不傻,当即同意。

此时房玄龄跟长孙皇后叨咕什么他是不知道的,但大方向只要猜准了,后面的就是如何把这个业务做的精致一点,漂亮一点。

“既有路桥司,为何要单独把铁路拎出来,重组衙署”

“此间道理,臣已誊写成文,陛下阅览便知。”

尽管四周都是宫婢内侍,但房玄龄根本不信这些奴婢的口风,而是把成文落字,写成了奏章,递交了上去。

长孙皇后没有看,而是转交给了脸色疲惫的老公。

李皇帝看了一眼房玄龄,这才翻开奏章,看着看着眉头微皱,但一会儿又舒展开来,半晌又道:“依玄龄之意,似要效仿警察卫,再组一支铁路卫。”

“府卫受恩于上,也好叫人放心一些。”

房玄龄没有说虚的,直指皇帝最关心的地方。

第七十一章 未来

机器的大小演变是很微妙的,当材料、加工工艺、设计水平有限的时候,可能同样效率的,在最开始庞大无比。

而随着材料提升、加工工艺进步、设计更加规范科学,机器可能就逐渐缩小体量。可是当现实又需要更加强劲“功率”的机器时候,机器又会变得很大。

但此刻机器的大,和最初的大,原因却是大相径庭。

“五千石的自重,路基都会压垮,照着试验区的铁路来修,别说十五万贯,一百五十万贯都不够糟践。”

“要说砍一半,倒也轻松,这直接上五百石,工期还压在十八个月以内,难啊。”

“难个屁,内厂跟钟表厂合作的机子,上台自重只有一百石”

“那不一样,是精工攒出来的物件。现在要的是能批量生产,总不能都让钟表厂的大工过来敲打吧”

“为什么不能一边做一边试只有压到五百石才有搞头,否则现在永兴煤矿的铁路根本承受不起。咱们按照自重和载货比一比五来计算”

“一比四,没有一比五,还要算上载煤。”

“好,就算一比四,也有了两千石。两千石,比得上一条大船,对煤矿而言,才算是有用。”

看着工科狗们在那里讨论,老张却很平静。五千石的“钢铁怪兽”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勉强自己蠕动起来。但五百石的话,时速怎么地二十公里每小时有的。永兴煤矿出煤到码头一个半小时,对比现在的效率,那是相当的高。

而且运力也不在一个级别上,机车单次两千石,上两台机子跑,那就是翻一倍。永兴煤矿又不缺你那点烧开水的煤,但扬子江两岸,多的是缺少燃煤的州县,更不要说京城洛阳,现在木炭消耗量已经锐减,石炭几乎占据了七成以上的燃料市场份额。

“进取一型”是已经落实到图纸上的,能不能达标,该论证的也论证过了。只是有的工科狗比较保守,但更多的工科狗却不想继续保守。

这一次如果不一鸣惊人,将来要经费的底气是不够的。

张德在铁路上的坚决,让不少工科狗很清楚,这里没有太多商量的余地。

“现在有了蒸汽机,其实可以试试电机嘛。”

“试你娘个头”

“”

“”

“电”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张德就已经引入,电流电压电阻电量的各个单位也直接沿用了安培、伏特、欧姆、库仑。

老张当初教学的时候,直接就说这些人是昔日远西大秦国的“先贤”。

爱信不信,不信你他妈去考据啊,你考据个“物理复兴”出来都没意见。

好在学生们虽然一肚子的怀疑,可还是觉得,这远西大秦国真鸡儿牛逼。也不是没有好事的想要去“行万里路”求学,寻思着咱们大唐这点知识,应该还是不够的,没瞧见玄奘老法师偷渡也要出去么

倒是没有学生琢磨着这玩意儿不是汉家人士就觉得可惜,贞观朝的当下,器量是相当的恢弘。有用的就拿来用用,没用的管你哪里产的。

正如斯特林发动机是一个梦,普及用“电”,也是一个梦。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个难度在现在实在是膨胀到没有逼数。

不说电气化,仅仅是初级电力工业的配套工厂,其规模,是现在的十倍都不止。至于市场暂时还没有什么工厂用得起电。生产制造且先不论,卖不出去用不出去,就是摆设,就是大玩具。

但实验室的电机还是有的,只是和斯特林发动机一样,属于教学用的模型,但也就到此为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