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78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789(1 / 2)

d难度,朝廷更愿意在西南地区砸钱,至少那里可以稳定产出“贵金属”,回报率相当可观。

而且茶马道开辟之后,尽管环境依旧恶劣,因为宝石、贵金属、香料、皮草、药材等等高回报物资,朝廷是很愿意改造西南,并且投入资源维持茶马道的。

东北固然也有贵金属,且各种资源也丰富,但气候的特殊性,朝廷不可能去指望暴风雪年年不来。五年积累,一场暴风雪就能彻底交代。

终究是要求稳。

别说是朝廷,哪怕是非法穿越的某条工科狗,也从来没有动过这个念头。要知道,哪怕是非法穿越之前,绝大多数人听说巴黎和哈尔滨居然在一个纬度上的时候,都是一脸懵逼的。

高纬地区的开发,哪怕是工业化时代,依旧是个大难题。

当年老张南下跑路去沔州,在不少人看来是失心疯的同时,朝廷也乐见其成。因为商周以来的开发模式,都是中心开花逐渐南下。到秦汉时,才算是真正有了相当的积累,但即便是汉朝巅峰时期,长江流域大体上还是“珍珠链”形态。

老张在武汉搞了这么大的规模,可江南地区依然有老虎、大象出没,像福州建州,“象灾”更是一种每年都要治理的农业灾害。

连自然界动物的生存空间还没有挤压到,谈开发度还是有些遥远。

“弟弟,我想顺便种些豆麦,你看成么”

朝廷的愿景计划如何,包耕没有心思再去揣摩,眼下的要求,就是活过这个冬天。

“这里地不甚好,种来作甚”

“牲口太多,除了发卖吃掉的,留下一些总得养活。”

蒙兀部带来的物资中,主要还是牲口。只是离开草场,想要养活几万头牲口,无异于痴心妄想。

好在来的时候早就有打算,其中一多半早早就卖了出去,不单单是卖给汉人,也卖给沿途的各个部落。牛羊交换成马骡,林场是很吃畜力的地方。

只是即便交易发卖了大半,剩下的依旧压力很大,包耕爽快地请各路“友朋”来吃肉喝酒,不纯粹是为人爽气,而是再不赶紧吃掉,就是浪费。

虽说也能做肉干,但现在条件有限是一个原因,舍不得全杀了才是根本。总归要留点家底的,包家林场不可能全靠木头过活,牛羊马骡多少要保存一些,将来抵抗风险也能容易一些。

现在他又想着种点粗粮杂粮,也不纯粹是为了给牲口留点饲料,这年头,不是谁都能拿杂粮加工成饲料的。每一颗粮食,它的本职工作,就是粮食,是要被人吃掉,而不是牲口。

包耕显然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蒙兀部落脚之后,他还组织了一支捕鱼队,不管是河鱼海鱼,朝廷只要不拦着,他都想试试。

“留点口粮就行,多出来的牛羊,杀了做肉干,五郎那里有门路,可以卖到扶桑去。”

听到哥哥所说,包忠本能地朝着防止哥哥“作死”的方向上操作,给朝廷表忠心这件事情,包忠门儿清,熟的很。

整个包家林场未来好几年吃饱肚子得靠外边,这才是忠心,有了这份忠心,别人要是拖欠粮食拖欠工资,朝廷才能给包家林场撑腰。

正值包忠给包家林场运作“国朝榜样”的当口,他怎么可能让包耕干出惹人注意的事情来

“恁多牛羊,杀了可惜啊。”

“哥哥,这时候别可惜,只管杀。杀得越多越忠心,杀光了就是大大地忠心。须记住,唐朝不比突厥,不会眼睁睁看着咱们饿肚子的。”言罢,包忠正色道,“饿肚子就要闹事。”

包耕点点头:“听你的。”

虽说还是觉得可惜,但自家弟佬讲的很有道理。本来周围林场就眼热包家林场的地界,这要是给人诽谤一个“蛮夷反复”,那就什么戏都没得唱。

“今年就先过个好年,其余的事情,慢慢来就是了。”

包忠拍了拍兄长的臂膀,“等今年过去了,来年就安排家里的小孩去幽州或者平壤宫读书,不能读书的,就去朝鲜道寻个伴当差事,兴许还能混个军功出来。”

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馈

“累真入娘的累”

像一条死狗瘫软在短亭的长凳上,短亭里正在煎茶的杂役见张贞疲惫的模样,讨好地笑着:“四郎吃些奶茶,去去乏。”

“有奶茶”

“前头送牛奶的路过,留了一桶,油脂捞过了。”

“这天气牛奶放一会儿就坏了。”

“要不都紧着用,做成奶干,还能窖藏,学堂里都不敢随便吃奶,就怕吃坏了肚子。”

奶茶全程都是热着的,就怕变质。热奶茶用井水迅速降温,流水冲刷了一番陶制杯子,很快就能入口。

喝了一口,张贞坐起来抹了一把汗:“这日娘的天气,热得不行,喝甚么都不如喝凉水。”

“凉开水有的。”

短亭里的杂役拎着一只水壶,抽了一只竹筒杯子,给张贞倒了之后递过去,“四郎这几日查案子可有眉目”

“该抓的都抓起来的,就是小毛贼跑得快,这些个外来户也是灵醒,居然摸熟了咸宁市的地形。不过也逃不过几天,下了悬赏,还能比那些数学先生能跑”

说起数学先生,连杂役都笑了。全天下大概只有武汉才会悬赏数学先生,给的钱还不少。

作为外劳办的主任,张贞是吃喝拉撒睡都要管,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盯着。外劳初到武汉之后发生的冲突事件多不胜数,很多小矛盾直接升级为恶事件,把张贞搞得焦头烂额。

一个外劳办受理的调解案件,比整个汉阳县还要多,可想而知张贞现在的压力。

从入夏到入秋,张贞基本没有一天休息,长期在外办公,整个武汉地区,只要是工商业稍微发达一点的地方,其官道沿途长亭、短亭一应杂役,都认了个遍。

也不知道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长期在外奔波,勤于公务,倒是给短亭、长亭做事的人留下好印象。有外地来的客商落脚,也多有听短亭、长亭的人夸赞张贞张四郎。

“四郎作甚这般的拼命如今连南昌人都知道武汉有个拼命四郎。”

“吃甚么饭,当甚么差,自来的道理。”

又灌了一口凉白开,张贞忽地看到短亭内售卖的物件,拿了一本小人书翻了翻,“现在这些物事好卖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