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88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881(1 / 2)

d们一看这刺史老大人都这么实在了,心想也就信了他吧,于是有个林姓老汉就和和气气道:“既然使君都这么说了,不若先签上几个茶叶合同,也好让大家伙安心”

“”

福州刺史府的佐官幕僚们顿时都懵了,大脑半晌都没反应过来。

寻思着咱们家刺史都发了这么犀利的毒誓了,怎么地也该表示表示通情达理啊。万万没想到啊,都到这个份上了居然也没松口。

只是这些个能在刺史府当差的哪里晓得,福州建州自来艰苦,历朝历代虽然整饬海防、水利,但因为台风猛烈,两州诸县又密密麻麻山峦叠翠,稍有“风灾”,立刻就是山洪阻路,江海颠倒。

基本上不管修多么好的路,每年都要重新修。

这里又不比扬子江,各种工程队已经成熟,土木工程的技术也相当的先进。在这里,凡是修桥铺路,都是堆砌劳力。

一应桥梁道路,都是劳动工时的累积。

甚至连本地的木工,想要攒一套齐全的家当都千难万难,别说是锯子了,一把能砍一棵大树不蹦口的斧子,都很难找到几把像样的。

在这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是最最金贵的,有时候来了灾害,为了救一头牛,可以舍去几条人命。这是切切实实发生过的事情,也就更加明了,贺兰庆已经口灿莲花的地步,这些个福州乡党,却也不动如山。

不是他们不信刺史老大人,他们信,可是信不起。即便是本地大户,也就是能存点粮食存点木材石材,真要说还有什么家当,也就那样。

也就是这几年贸易发达了,逐渐可以对外输出劳动力,加上阳溪疏浚,使得建州武夷山一带的县城也能入海讨生活,这才算是有了几天像样的好日子。

贺兰庆不是没有想法的人,除了升官发财死老婆这人生三大喜事之外,他也想赚一个官声出来。

这年头,官声可不像以前那样,同僚们之间胡吹一通,这就成了。因为李奉诫这个“江北狂人”的存在,那些个靠装逼刷文名的“优秀”官僚,时不时就被拿出来婊,扔在扬子晚报上被吊打的不知道有多少。

除此之外,李奉诫的徒子徒孙一个个都是“战斗编辑”,提供出来的素材,只有京城人民想不到,没有他们搜不到。

比如淮南有个县令,到任之后,天天喝人乳,此事即便是本地,也只是有所耳闻。但被“战斗编辑”们明察暗访得手,砍死六七个“不良人”,这才把材料扔到扬州,于是这位倒霉县令不但人乳没喝成,全家流放欢州,一起去喝海豚奶。

从那时候起,贺兰庆就明白,这年头想要把官声做起来,光靠砸钱是不行的,但不砸钱是万万不行。

只是他贺兰庆就算想砸钱,那也得有钱啊。他家老弟贺兰安石要是成了应国公武士彟的女婿,倒也还好,可惜不是啊。结果现在还去了大理寺厮混,那就更加没指望捞钱捞得盆满钵满。

自力更生的念头,于是就扎在了贺兰庆的心头。

家里没钱,别处又搞不来钱,江东还要拆分,那只能从本地发掘潜力。

刮地三尺肯定是好办法,但刮地三尺和优秀官声相冲突,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带领乡亲们先富起来

作为福州刺史老大人,贺兰庆寻思着自己想要贪污发财,那也得有的贪,于是先扶贫再致富。

扶贫是大差不差可以了,境内诸县混得都还不错,总体上是能保证每家每户有口饭吃。家里丁口太多的,他也想尽办法送出去打工。苏州那边用人,比如说织女,用福州人肯定比用外国人放心。

盖因织女本身,也是技术工种。不像缫丝厂,那就是看一双手什么时候被烫烂。

因为输出劳动力,福州这几年人口增长着实不错,连溺毙女婴的事件都大大减少,只论这一点,贺兰庆在福州的官声已经是相当的好。

这也是为什么贺兰庆说要带人组团去苏州刷精英怪打小boss,一群福州老乡立刻就响应,老少爷们儿路再怎么不好走,紧赶慢赶都一起到了闽县。

只不过,来归来,来是因为你贺兰使君人不错。但来了之后就屁颠屁颠听贺兰使君一应安排,那还不行,因为你贺兰使君人是不错,但还没好到可以让老少爷们儿赔本赚吆喝。

眼见着这群老老少少“不见兔子不撒鹰”,贺兰庆一咬牙,心想老子多少还有点家当,先兑付着,实在不行,老子到时候自己去卖茶叶

“好本府也不赘言,草拟双契吧”

贺兰庆也是打算豁出去了,心想到时候老子带一船茶叶去洛阳,老弟大理寺那么多同僚,总能喝掉点。

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

此次苏州之行,老张没打算直接去跟老阴逼碰头,而是先去看看李月母女二人。

跟老张鬼混的公主里面,就李月最像阿奴。有公主命,却没有“公主病”,属于老张难得能享受恬静适宜的地方。

“宗长,辅机公这是打算剔除江东一应贫瘠之所,尽收膏腴之地于掌中啊。”

“噢四郎,你觉得长孙无忌能成吗”

“若有宗长支持,十拿九稳。”

中央和地方,从来不是对立的,是对立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对朝廷来说,你拆分也好,集合也罢,只要符合朝廷利益,就可以做。对皇帝而言,只要不出现尾大不掉的地方军阀或者老大世族,体制随之而变,法度应之而行,都可以接受。

只不过这一回老阴货的胃口之大,着实有点惊人。

皇帝临死之前,肯定会满足国舅老大哥,这其中涉及到太多东西,而且不能明说。比如说长孙皇后和国舅之间,一个在中央一个在地方,互相拆台可能不至于,但要说合作亲密无间,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长孙无忌是个权力欲望和控制能力无比卓越的人,而他的妹妹长孙皇后,以前可能是“一代贤后”,以后可能是“一代天后”。不管比财力人力物力,还是说徒子徒孙,贞观二十五年的长孙皇后,只会比兄长长孙相公多,而不会少。

同样的,皇帝不可能真的说把大权扔给老婆,然后就痛快地去死,不留下能够掣肘的老牌巨头,怎么会放心去死

贞观大帝的招牌,除了自己,老婆、孩子、大臣、士卒都必须是符合贞观大帝的标准,也必须达到贞观大帝的标准。

后世之人,瞻仰前人,除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便没有任何其他的感慨。

贞观朝,最顶级的皇帝,最顶级的皇后,最顶级的大臣,最顶级的士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身后事,想要安排的明明白白,别说绞尽脑汁,哪怕绞尽,也要奋力去做。

长孙无忌想要扬子江口的膏腴之地,给他又何妨。

难不成长孙无忌还能把江南经营成姓长孙李皇帝可不认为长孙无忌有这个能耐,不过是为长孙氏,再留下一份无比丰厚的基业罢了。

只不过,老阴逼获得中央的支持容易,获得地方的支持,却是无从下手。

陆德明死后,环太湖的老世族,对虎丘山的长孙无忌或许很客气也很尊重,但根本不可能拿他当自己人。

虎丘山下德明堂,这些个太湖边扎根百几十年的坐地户们,在此时,只会盯着张操之,长孙辅机算哪根葱

“那么,四郎,你觉得老夫会支持长孙无忌吗”

“会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