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89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892(1 / 2)

d如今,当年的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中书令、秘书监、国子祭酒一个个都是未雨绸缪。

即便当真中国有变,跟他们也几无关系。

而他马周,人在中国,身不由己啊。

“相公”

“滚。”

马周眼睛一闭,不再想听他们废话,“滚”

“是,相公”

一群人来得快,去得也快。

在马周这里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一窝蜂的出门之后,转头就去拜访教育部总理大臣孔颖达。

作为新晋的巨头,孔颖达一把年纪却老而弥辣,不但上位成功,更是和隆庆宫之主“结盟”,手中不但有钱,还有大量的空缺职位,贞观二十五年的当口,孔总理是为数不多一路爆火的热灶台。

只是一帮人到了孔宅时候,孔颖达正捧着论语在教授孙子们,来者即便想要说话,却也不敢打断孔颖达传授“圣人之言”。

然而孔总理“子曰”了不知道多少回,从白天说到晚上,就没有停歇的意思。到这个程度,访客如何还不知道孔颖达的心思

孔颖达摆明了就不想搭理他们,但老孔是个斯文人,他不像马周那样把人轰走。反而大门打开,你们进来好了,进来陪孙子们一起听课。

你们听不下去了,起身走人,是你们的事情,也说明你们对圣人的敬仰,还不够纯净比怀远郡王李思摩,差了不知道多少。

哒哒哒哒

长安来得马车,缓缓地进入了洛阳,跨越洛水之后,进入了皇城。

洛阳宫虽然修了东宫,李承乾却一共也没有住上几天,往往睡上一晚上,可能就要走人。

三十多岁的李承乾须髯收拾的很干净,两条美髯垂下,形貌跟李世民类似,甚至因为常年勤于农事,风吹日晒之下,看上去极为健硕。

皮肤黝黑的李承乾,和白白胖胖的李泰,根本是两个画风。

远远地和李泰颔首示意,李泰还了一礼,表情相当的复杂。

“太子,请。”

康德这时候背皮发麻,日子过得越久,也就越佩服已经过世的史大忠。他是太佩服了,真是不知道史大忠怎么在皇宫之中过得这么滋润的。

要知道,史大忠伺候的,还是年富力强的贞观皇帝,而康德接班的时候,李皇帝已经逐渐身体不行,精力心神大不如前,带给人的威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有劳大监。”

康德微微颔首,示意李承乾进去。

“呼”

吐了口气,李承乾迈步进入,殿内香气浮动,很是好闻。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在,李承乾进去之后,老老实实地行了大礼,在地上喊道:“臣,李承乾,拜见陛下。”

“起来吧。”

“谢陛下。”

很微妙的感觉,李承乾全然没有把自己放在儿子的位置上,他坦然地站在那里,任由李世民、长孙皇后打量着他。

“倒是不像你泰弟,壮硕不少。”

李世民的声音听上去并不虚弱,但李承乾没有理会,他无所谓皇帝老子中气十足还是有气无力。

“祖宗保佑,臣还算康健。”

半点怨念都没有,换作别人,怕是多少都有怨念。

但是李承乾很坦然,他在十年前,就想过万一有一天,自己如果不做皇帝怎么办。

不做皇帝,可能就会死,但他不想死,那就跑得远远的,找个偏僻的地方,找个安静的地方,开一片地,应该也能活了。

他是皇太子,不会种地,那就学着种地,不但要种地,还要种地种得好。因为他是皇太子,从来都是吃得很好,哪怕一个人种地,也不想将就。

知道怎么捆扎菘菜,知道怎么培育孢子,知道怎么做蜂房,知道怎么腌个咸蛋看似朴素,过日子的花样,总归是要多一些。

至于自己的儿子,有张德在,想来也不会被迁怒致死,因为没人敢迁怒张德。

什么都想过了,所以坦然。

“承乾。”

“臣在。”

“你可有怨言”

“臣并无怨言。”

李世民面无表情,答案是固定的,不可能有别的答案,但他还是会问。

一旁长孙皇后一闪而过对儿子的怜惜,承乾殿中生了他,看他长大成人,看他吃苦耐劳,看他意气奋发,看他意志消沉,看他坦然自若

五个月大儿子,五岁大的儿子,十五岁的儿子,二十五岁的儿子,三十五岁的儿子,一步步一点点看着长大,一路走来,便在眼前。

若是普通人家,大约是欣慰非常,有如此醇厚良善的儿子,家业就算不能兴旺发达,也是小康向上。

想必四邻之间,一定会很受欢迎,年长之后,定是为人称道的坊里宿老。

有一天也要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定是个博闻广记见识丰富的大父祖祖。

“朕欲增补东海道,除东瀛州之外,筑紫岛、海南岛、琉球岛及其余诸岛,皆为增补东海道之地。”

李承乾心头凛然,暗自叹了口气:大父诚然前辈智者也。

低着头,眼睛微微一闭,却听自己的老子,皇唐贞观帝君开口道,“朕命你为东海道黜置大使,及东海道大行台尚书令,择日赴任吧。”

“谢陛下,臣必不负皇恩。”

人到中年的李承乾,并没有感觉到天旋地转,反而有一种松了口气的解脱。

“退下吧。”

“是,陛下。”

离开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李承乾竟是一扫来得时候的拘谨,竟是迈着阔步还哼了两句小曲:“老夫东来临碣石,只为访寻那名篇”

若非皇宫几无动静,宫外的魏王李泰,差点以为李承乾已经登上皇位乐不可支了。

第九十六章 平稳

“东海道大行台尚书令”

琅琊公主府,张公谨正坐在摇篮前,那张老帅脸回忆起不少事情来。

“作甚念叨这个”

“当年天子亦做过大行台尚书令,不过是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大行台就是大行省,李世民因为做过尚书令,后来就没有了尚书令,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实际就是说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

品级上一样,但实际权力却是天差地别。

当然这个实际权力区别,因时而异,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只不过此时此刻,在张公谨眼中,那个什么东海道黜置大使,就是个荣誉。唯有东海道大行台尚书令,还有点意思。

但不管如何,张公谨也是松了口气:“太子稳了。”

“噢”

李蔻放下手中的甜汤,瓷碗中还有莲子、红枣、银耳沉着,只是她不爱吃,就还喝点甜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