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唐朝工科生> 分节阅读 9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913(1 / 2)

d真是个大傻逼,被人刺杀了也不想着报复呢万一张德真是个智障,完全没心没肺呢

可惜陈君宾一番话,算是讲的极为透彻,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贞观二十五年的武汉,已经到了这个城市发展的极限,至少是这个时代的极限。

再扩容,武汉就会失衡,就会自爆。

“地上魔都”两百万人口,这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分流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怎么分流,却又是早就计划好的。

荆襄世族,就是阻挡这一股洪流的绊脚石,对武汉全体上下来说,都是如此。

对荆襄中低层来说,那些个在头顶作威作福的豪门世族,也该滚了。当然,他们不敢挥刀砍向这些老大世族,只是想着荆襄世族抬抬手,放他们一条生路,给一点生机。

却未曾想,武汉的上层建筑,早就看荆襄的上层建筑不爽十多年。

十年生聚,积累的各种怨念,何止万千。

伴随着张德成为湖北总督的那一刻,是摧枯拉朽还是水磨工夫,总归是要见个分晓。

“那使君,眼下邓州做点甚么”

“先给向城县嘉奖。”

“是。”

陈君宾平复了心情,飞快地转动脑筋,下达指示之后,他又道:“去汉阳,请一批音训正本的教授过来,穰县、南阳、新野、向城诸县,都要开授学馆。”

“使君,这不好吧,早先为了音训正本,江陵”

“你听不懂人话”

“呃是”

旋即反应过来,幕僚额头上冷汗都出来了,他并非是友谊如此,只是以前都这么过来的,成了习惯,他话没说完自己都觉得有问题,被陈君宾呵斥之后,更是后怕不已。

“再差人去唐州,就说南阳修路,邓州愿向唐州借用民夫。”

“借”

“难道老夫直接说花钱雇佣吗”

“是”

这也算是官场默契,这时候拉拢唐州人,好处肯定有的,更何况。南阳本来就有官道通达方城县,虽说方城县远离唐州治所比阳县,可依然能说是“友善近邻”不是

“最后,找几个口才了得之人,前往汝州,趁张操之尚在汝州停留,便以老夫的名义拜访。”

“是”

一应安排妥当之后,陈君宾心中暗道:老夫便看张操之如何下刀。

第三十三章 事秦

唐州比阳县,整个唐州个人武力值最高的,就是唐州刺史程名振本人。

对程名振来说,混到个刺史当当,也是有些莫名其妙。受封东平郡公之后,仕途一直都挺顺风顺水的,几个老领导对他也照顾有加。

原本想着去朝鲜道跟着牛进达划水,后来张公谨跟他说现在朝鲜道的军功不值钱,于是就略微运作了一下,找个离京城也不算太远的州做一把手。

程名振是过江龙,跟荆襄豪门也尿不到一块去,再说了,荆襄世族从来就瞧不起程名振这种“草莽”之流。

于是乎,程名振虽然以前老大是窦建德,但跟张公谨、秦琼的关系反而不错。

更何况程名振的左骁卫将军,那也跟老世族半点干系都没有。

“使君,邓州刺史陈使君差人前来拜访。”

“噢陈君宾让人过来”

唐州和邓州算是一体的,地理上丝毫没有割裂,又同处南阳盆地,连方言都差不多。可以说互相为乡党,二州在几百年中,不管是北方南征还是南方北伐,都是抱团取暖。

因为这两州正好就卡在进出关洛和江汉平原的正当中,典型的兵家必争之地,两汉交替之时的“昆阳之战”,隔着伏牛山、方城山,唐州、邓州的祖先们可没少阵亡。

所以血脉联系上,南阳、比阳非常亲近,同饮汉水支脉,互相之间的走动,往往都是亲眷人家。

此时听说邓州刺史府派人过来拜访,唐州刺史府的人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不管官方还是民间,两家走动都比较勤快。

只是作为唐州刺史,程名振消息也不算逼仄,他退伍之后,操持地方治理,也是轻车熟路,毕竟早年给窦建德干活的时候,他就是当县令。官场上的东西,程名振比打仗还要熟悉一些。

武汉人组团上洛,张操之心态如何不知道,但武汉人高调行事,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们要掏钱投资,程名振想不注意都难。

“快请。”

略作思量,程名振就隐隐猜测,可能陈君宾作了什么决定,而且想拉他一起上。

对于站队这个事情,程名振是无所谓的,官场中时不时都要站队。只不过,当官只站对的

邓州刺史府的使者进来之后,就递呈了邓州刺史陈君宾的亲笔信。

看完信件之后,程名振若有所思,他并不觉得诧异,陈君宾打算彻底倒向武汉这个事情,是可以预见的。

不仅仅是陈君宾,他程名振也是这样打算的。

只不过出发点有点不同,因为他的老领导中,有邹国公张公谨。

等到邓州刺史府的人离开之后,程名振才叫来亲信幕僚,还有家中的子侄讨论眼下的情况。

“武汉修那个甚么汉安线,百里造价几何”

“一二百万贯吧。”

“唐州修不起。”

摇了摇头,程名振略微思索,“看来也只能修那个甚么畜力板轨,或是新制弛道。”

“也不便宜,唐州自己来修,百里弛道也要二三十万贯,武汉那边施工,可以压到十万贯出头。”

“差恁多”

“营造技艺武汉最强,将作监、工部次之,苏杭、淮扬、沧辽再次”

“老夫记得,方城县早年修过一条弛道,是通往南阳的”

“旧年工部斥资十七万贯,征发民夫三万,却有修了一条弛道。不止方城县,上马县也是如此。”

实际上唐州治所比阳县,并非是唐州诸县的核心。像方城县、慈丘县、上马县,都是往南阳走。

到了南阳,不管北上还是南下,都要容易的多。

以前去长安,走的是南阳;后来去洛阳,还是走的南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