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都市重生>七零年超级学霸> 分节阅读 2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9(1 / 2)

d意再往里面装了,可她还愿意去学,愿意去眺望远方其实,相比起数学这个研究出来之后能够造福全人类的学科,我其实更希望她先造福我们的国家。”

“这个愿望中有我的私心在作祟,但像她一样学习能力强的人太少了,我是做数理研究的,我支持她做应数,其实就是想让她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贡献一分力气。一个纯粹的数学家很难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我相信,一个能够跨越很多领域做交叉研究的数学学者,她能推动时代的巨轮向前前进一大步。”

宋忠堂教授被陈润之老先生说得陷入沉默,片刻后,他摇头叹气道:“这太难了。”

“难一点都不难。”

顶着宋忠堂教授诧异的目光,陈润之老先生笃定地说,“她所站立的平台决定了她需要面临的问题有多么困难,同样,她要是能够解决了摆在面前的问题,那便可以推动时代的巨轮。就拿眼下来说,她要是能用数学的方法帮地矿系解决问题,帮石油工业部抽采出石油来,这不就是推动时代的巨轮了吗”

“虽然我知道这个希望有点渺茫,但我还是希望她能做出一点成果来,推动我们国家的能源巨轮向前远航。”

宋忠堂教授在陈润之老先生的办公室里待了好久,最后他是带着笑回去的,因为陈润之老先生同她说了一句话。

“这个世界其实很不公平,真正到了拼天赋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才拥有上台的资格。我们国防科大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天赋这么好的苗子,我们谁都不要心疼,好好压榨压榨她,激发她的潜能。有她在,说不定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下一个五年计划,十年计划。”

宋忠堂教授不得不承认,他比陈润之老先生会赚钱,做的项目也比陈润之老先生多,但在眼界与人才培养这一方面,他只是一个教师,而陈润之老先生却是一个教育家。

地矿系请苏娇杨来帮忙,确实拿出了足够多的诚意。

不仅给苏娇杨做了最高的补助,还将苏娇杨需要的资料全都送到了临时给苏娇杨腾出来的办公室中。

苏娇杨从地矿系最简单的那本专业书看起,有专注水壶加成,想要看懂那些知识不难,但地矿系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数学系、甚至是经济系不同。

数学系的学生多数都是在了解了少量的基础知识,学会了基本的方法之后,便去不断地尝试新的题目,将自己学会的方法运用到淋漓尽致,得心应手。

经济学系的学生同样如此。

而地矿系苏娇杨觉得说是工科,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文科专业。

从最基本的普通地质学开始,到后面的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等等一系列课程,鲜少有需要逻辑推理的地方,多数都是需要死记硬背的。

专注水壶能帮苏娇杨更容易地进入专注状态,但是却没有办法让苏娇杨过目不忘。与当初高考前的复习一样,苏娇杨只能通过一遍又一遍地刷书来提升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直到彻底融会贯通。

苏娇杨很不喜欢这种强行往大脑中塞进太多知识的感觉,不过她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咬牙死撑。

在这种高压情况下,每天审核两本数学纪年,反倒成了睡前的解压工作。在学地质之前,苏娇杨都不知道自己这么热爱数学。

咬牙强撑了将近十天,苏娇杨将自己审核过的期刊以及写好的期刊审稿意见给数学纪年编辑部寄出去,顺带着同国际数学家联盟说了一声,因为手头的研究项目到了紧要关头,她暂时无法前去领奖,如果国际数学家联盟不介意的话,麻烦把奖杯以及奖励寄到华国来,如果国际数学家联盟介意的话,那还请另择得主。

国际数学家联盟哪敢介意

既然冠上了国际二字,这数学家联盟就算再委屈,那也得表现得公正得体,不然指不定会被人怎么攻讦。

要是因为介意苏娇杨的行为而不把这个奖颁给苏娇杨,那怕是会被人笑掉大牙,国际数学家联盟的公信力也会大大受损。

再说了,另择一获奖得主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位原定的得主先是证明了黑德尔猜想,凭一己之力揭穿了普林斯顿帕克学派的骗局,然后又证明了霍达猜想,将数学史翻了一页在这么耀眼的成就前,谁敢来拿这座国际数学家联盟颁发的奖项

若是真有人敢,那一定是自取其辱。

哪怕苏娇杨没有来领奖,她依旧是这一年数学界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但开会通知已经发了出去,国际数学家联盟没办法取消,只能赶鸭子上架,从普林斯顿又请了好多位知名的数学学者来做报告,并且他们还替苏娇杨找了一个特别扯淡,但可信度十分高的理由圆谎,这才勉强维持住了国际数学家联盟的颜面。

国际数学家联盟对外宣称说,本届迈斯奖得主苏娇杨因为身体原因,不便亲自赴宴。

苏娇杨将自己埋在地矿系那些浩如烟海的知识里,就差忘了今夕何夕,等国际数学家联盟的会议举办完,消息通过华国百姓日报海外版的版面传回国内,面向全国发行,苏娇杨才知道自己居然被安排了一场大病。

除去与苏娇杨相熟的几个人外,没人知道苏娇杨在忙什么,远在津市的苏爸爸与苏妈妈看到苏娇杨生病的消息,直接把生病理解为病危,老两口吓得当天就买了从津市到平沙市的火车票,直奔国防科大而来。

从津市去平沙市,单单是火车上就要待两天的时间,苏妈妈急得抹了一路的泪,空着肚子跑到平沙市,晕头转向地乘上了去国防科大的公共汽车,苏妈妈和苏爸爸急得手都凉了。

苏妈妈不断地埋怨苏爸爸,“都怪你,当初你怎么不拦着点闺女她想在津大上,那就让她在津大上啊从咱家去津大,骑个自行车也就半小时,你看看把闺女送这么远来,闺女生病了不同家里说,咱就什么都不知道要不是报纸上报道了,咱俩还蒙在鼓里呢”

苏爸爸冤枉极了,“当初闺女说是要考回清大的时候,是你同闺女说,有能耐考多好的大学就去多好的大学念,不用把自己拴在津市,应该以自己的发展为重我当时可十分支持咱闺女留在津市的,以我看,闺女留在津市安安稳稳地念完大学,国家给分配一个好工作,然后嫁个好人家,一辈子都过得轻轻松松,结果呢你非要劝闺女出去读,怎么现在反倒怪到我头上来了”

苏妈妈气得倒仰,掐了苏爸爸一把,“我当时糊涂,你就不知道拦我一下吗我说啥就是啥了平时我让你听我的话,你啥时候听过,就劝闺女出去读书时听了,你现在还好意思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