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长孙无忌检校侍中,加封扬州大都督。”
“太尉李绩检校中书令,加封并州大都督。”
“于志宁迁尚书省左仆射,许敬宗迁尚书省右仆射。”
出人意料的任命,甚至事先没有跟宰相们商议过,突然抛出来,而且明显就是不容更改之意。
长孙无忌和李绩仍然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衔宰相,但两人有官衔里少了两个重要的职衔,一个是长孙无忌的知中书门下二省事和主持朝政,二是李绩的知尚书省事和主持朝政。
知,是唐朝官员任命的一个名词。朝廷对官员的任命用词里有许多种形式,比如拜、授、除、迁、转、进、贬、充、试、检校等,不同的用词代表不同的含义。
比如知,意为兼理某官职务,非正拜,由诏敕委任,无职不可由敕旨以他官知其事。
啥意思
意思就是官职前加个知字,这就相当于不是正式委任,只是兼任一下某职,而且这种任命,不是通过朝堂正式程序,而是由皇帝的诏敕委任的,可以绕过政事堂和吏部的那套流程。
知尚书省事,相当于兼任尚书令的职事,但不等于尚书令的官职。知中书、门下二省事,兼管二省的事务,但不相当于中书令和侍中。这是李治诏敇委任二人的兼职,二人也各有本职。
现在,两人都没有这个知省事的职了。
李绩是检校中书令,检校,在此时是代理的意思,不是正式的中书令,是代理中书令此职,相比知中书省事,这还又有不同。虽不是正式官职,但不是兼职了,而且检校职,也一样要经过政事堂的。
长孙无忌也不再兼管中书和门下二省了,他现在只代理门下省的长官一职,只管一省。
之前两人头上的主持朝政衔也没了。
现在,理论上来说,长孙无忌和李绩这两个宰相,与其它政事堂的八个宰相一样,都是一样高低,没有谁高谁低了。
这相当于恢复到了过去的惯例,但在这个时候恢复,还是透露着不同的意思的。
“臣领旨。”
李绩没有犹豫,上前谢恩领旨。主不主朝朝政,他其实不在意,而从知尚书省事到检校中书令,换了一个省主管,但权力其实还更大些,毕竟如今是以中书省为主。
皇帝当初让他主持朝政本就是要平衡长孙无忌的,李绩哪会不懂呢。
倒是长孙无忌,怔怔出神好一会,也没有上前谢恩领旨。
从当年李治刚登基时的一人主管三省,到现在成了检校侍中,长孙无忌心情是复杂的。老伙计褚遂良刚倒下,他也紧接着被安排了。
“臣许敬宗谢恩领旨。”许敬宗见长孙无忌一直不吭声,自己倒有点急不可耐的上前谢恩领旨了。
尚书右仆射总比中书侍郎强,右仆射是尚书省的长官,侍郎只是次官,而且中书省还有两个侍郎,这能一样吗
李治见长孙迟迟不应答,问,“太师可是有何意见”
长孙无忌回过神来。
陛下,大都督之职向来由亲王遥领,臣不敢担任。”
大唐有都督府四十一个,都是在紧要之处所设立的。都督掌诸州兵马、器械、城隍、镇戍、粮廪、总判府事。职责就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论起来,职权当初是极大,这是在隋朝总管府的制度上传下来的。
四十一个都督府,其中有五大都督府,以潞、益、并、荆、扬五州为大都督。
李治让李绩和长孙无忌担任扬、并大都督,其实也只是遥领,因为这两人为宰相不可能出京任职,跟其它大都督一样,由亲王遥领,也就是挂个名而已。
这都是惯例了,长孙无忌却要以这个为借口拒绝,名为拒绝大都督任职,其实是不肯接受皇帝对他的官职调整了。
“太师,大都督之职向来为遥领的。”李绩似好心提醒,其实是在告诉他,如今情况,你愿不愿意,这事情其实都是没的改变的。
政事堂里,现在还有十个宰相,褚遂良被拖出去之后,现在元老派和新贵派的力量对比,可是四比六。兼之这又是皇帝提出来的调整,有新贵派全力支持,长孙无忌同不同意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以说,一步错步步错,如今的朝堂上,长孙无忌是已经毫无优势。
于志宁这个时候也站出来领旨谢恩,接下了从侍中迁为尚书左仆射的任命。他不久前还是右仆射,被迁为侍中,没几天又被调回了尚书省了。于志宁话不多说,虽说也是元老派,但明显跟褚遂良有些不同。
他这个时候接旨,便让长孙无忌孤立无援。
接下来的政事堂宰相会议,便顺利的把宰相新调整给通过了,同时通过的还有对褚遂良贬官的决定,以及追查纥干承基罪行,将其尸体悬挂长安城门暴尸三日,并将蓝田关镇将赵持满斩首示众。
纥干承基自杀了也没有,依然要把尸体拉出来挂城头上暴尸。而赵持满也没落到好下场,处以腰斩
第208章 封爵晋阶
太极宫很大,可惜始终没有见到美丽的宫女们。皇帝后宫美人三千,其实也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
太极宫深深,但宫人数量不多,宦官、宫女加起来都未必有三千之数,尤其是其中还有半数以上都是年老的。许多宫人甚至都已经白发苍苍,从太极宫还叫大兴宫的时候,就已经进来了。
太极宫对于李治来说,这是一座权力的殿堂,但对于许多宫女宦官来说,这其实是一座囚笼。许多人进来了,一辈子就再也走不出去了。
年轻漂亮的宫女虽有,但很少,而且都在后宫服侍皇帝,在前廷是见不到的。宫人们没有机会来到前廷,更没有机会离开深深皇宫。
皇宫的四周,是几座壁城,里面驻扎着禁卫士兵。在北边玄武门外,虽有皇家北苑,但那里更是驻扎着数量庞大,精锐无比的羽林军。
皇宫深深,宫门重叠,每一道宫门都守卫森严,一道道的腰牌、手令盘查,没有人能够混过去。
据说太宗朝时,长孙皇后怜惜那些宫人,向太宗请求把一些年老的宫人放出宫去,那时放了上千宫人,许多人都已经在宫里呆了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她们连家里还有何人都记不清了。
李逍走在太极宫里,就跟在古城里旅游一样,心态平和,并没有什么激动的。
他的身边还有薛楚玉、程伯献、柳温、刘俊、王方翼、秦雄、李元芳七人,他们七个都是在昨天那场战斗中立下过大功的,皇帝特旨诏他们入宫觐见。
程伯献和王方翼、薛楚玉、柳温、刘俊五人以前都是在内府当过侍卫的,对太极宫很熟悉,早没有什么激动好奇。
但秦雄和李元芳两个却还是头一次进宫。
秦雄当了大半辈子兵,曾经跟随着秦琼也是血战沙场无数次,面对再多的敌人,再危险的战况时,都不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