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逍遥小地主> 分节阅读 1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24(1 / 2)

脱籍,赐还良人之身了。也许再过个几年,你也能够白身自效,到辽东或者是漠北或西域再入军伍,从新搏个功名爵位,重振赵家门楣。”

赵持满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没有那样的奢望了。

皇帝贬他和家人为奴,要说来其实比起除籍为民流放岭南还要好些。一般犯有重罪,尤其是谋反之类的重罪,若是免除一死,一般就要除籍为民流放岭南。除籍为民,就是除去官籍为民身,且一辈子都不得再为官吏,流放到五岭以南之地,在那里自生自灭。

历史上武则天之时,就因为有人诬告说岭南有流人想谋反,结果武则天就派兵往岭南六道,屠杀流人数千。

流人虽为民,但其实还不如奴隶,起码在李家做奴隶,其实日子还不错。但重获自由,甚至恢复官爵,他是根本不敢想起的。

长安城,太极宫。

甘露殿廊庑下,皇帝李治正看着他精心侍弄长大的两株玉米。玉米已经长的一人多高,底下的陶缸也早换成了大缸。

苗玉墨绿,茎杆粗壮,很明显是有些水肥过多了。

“一株三穗,朕舍不得摘掉两穗啊。”

李治亲自种的这两株玉米,因为水肥充足,精心照料下,一株结了三个穗子。

“李逍不是说这玉米最好一株只留两穗吗,若是肥水不足,还只能保留一穗,否则会减少,反不如留一穗收成。”

“话是这样说,可朕这两株玉米种的多好啊,三穗难道就不能有更好收获吗”

“该摘还是得摘的。”武氏在旁边劝说。

“一个玉米穗好摘,可有些人不好摘啊。”李治叹声气,他手摸着玉米穗,好久还是不下去手。

武氏知道他说的是长孙无忌等元老,眼下皇帝已经算是完全掌握了朝堂,要拿下长孙无忌已经没有其它问题,唯一需要担心的也不过是影响问题而已。

只要有一个理由,甚至不需要是什么确切的证据,皇帝就能拿下长孙无忌。

但到了此时,他却还有些犹豫。

拿下褚遂良时,他是兴奋的,甚至带着快意的。

但褚遂良不同于长孙无忌,再说,他也无法确定拿下长孙无忌,不会有其它意外发生。

毕竟如赵持满这样的关陇将领,在全国各地都还有很多,甚至就算是在京畿,在羽林军,在亲勋翊卫,在左右备身府的千牛中,都有许多。

“明日江夏王就回长安了。”武氏提醒皇帝,关陇贵族中并不是只有长孙有影响力,李道宗一样在关陇子弟中极有影响力。

“爱妃你说若贬长孙,该贬至何处,贬为何官”

武氏毫不犹豫的道,“可贬为房州刺史,然后于半路驿站派人赐死。”

这种先贬再杀的招数,十分好用,也屡用不爽。

先贬个官,然后半路上在驿站里赐杯毒酒,或者赐匹白绫,又或直接派人去杖杀,反正手段多的是,这种半路杀的法子,也比直接在京城处死影响力要小的多。

李治听说赐死,不由的犹豫了起来。他想起,当初太子承乾与魏王泰争嫡之时,他本是毫无机会的,可后来两人都被废,是长孙无忌在太宗皇帝面前力保他。

而当时房玄龄可是支持魏王泰的,还有大臣支持李恪。

再后来太宗驾崩,也是长孙无忌护着他返回京城继位,这几年,若没长孙在朝,其实也还不知道要发生多少事情。

“唉。”李治一声叹息。

“陛下切莫手软啊。”武氏劝说。

“好,明日朕就贬他。”李治咬咬牙道。

李治当即派人召御史大夫宇文节入宫面圣,面授机宜。

良久,宇文节满面得色的离开宫廷。

五月初一。

朔日朝会。

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朝参。

每月正月初一和十五,是朔望朝,规格比常参高的多。

金殿之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刻陈列仪仗。

御史大夫宇文节领御史台属官至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唤,促百官就班。

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殿庭就位。

这时皇帝才出就御坐,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

李逍跟在浩荡的百官之中,跟着山呼万岁。

本来他之前得六品职事官,结果后来又被削夺,贬到权知九品蓝田主簿,但又代判玉米监事。好在皇帝也不是真的恶了李逍,后来见他的玉米种的确实有模有样,便又找了个由头下旨嘉奖,然后授李逍玉米监事,不再权知蓝田县主簿,也不再是代判玉米监事。

因为是经吏部实授,便恢复了原六品官职和五品官阶,还恢复了绯服银鱼。

永业田、职田这些也都给了。

不过李逍实职依然还是六品,因此除了初一和十五的朔望朝,其它日子并不用参加朝会,常参官得是五品以上职事官,或者是御史和供俸官。

朔望朝会参加的人多,但向来不会真商议什么大事,不过是例行其事,相当于个仪式而已。

李逍有些无聊的打量着两班文武官员,其中有九成九他并不认得。

正打量中,却碰到一道自前转过来的目光,那是文官班最前面的那人,太师长孙无忌。

李逍目光迎上前去,长孙无忌对他笑了一下,然后扭过了头去。

这一笑,让李逍有些不明含义。

“臣长孙无忌有本启奏”

当几项程序都走完,大家以为朝会要结束时,出其不意的,太师长孙无忌出班奏对。

李治疑惑的看了眼宇文节,本来这个时候,应当是御史大夫宇文节出列奏报,说要弹劾长孙无忌啊,怎么反先让长孙无忌站出来了。

他扭了扭身子,觉得浑身刺挠。

长孙无忌一开口,就惊得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这位权臣上奏请辞,还要辞去所有官职头衔。

李治张大嘴巴,所料不及。

而此时,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的韩瑗也出列奏陈,请辞所有官职,乞老归乡。

紧接着,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于志宁乞骸骨致仕归乡。

第235章 胖狐狸

金殿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皇帝李治都已经身子前倾,屁股离开了龙椅,他嘴巴微张,满脸震惊之色。这本是他梦里都想的事情,元老们处处干政,让他早就想赶几个元老走了。

可是不管他怎么明示暗示,长孙无忌他们根本就不理会。

好不容易才赶走了褚遂良,但朝中还剩下了好几个老不死的。

谁能想到,长孙无忌会主动请辞呢,而且是三位元老同时请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