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逍遥小地主> 分节阅读 16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60(1 / 2)

芳问。

李逍转头看了看四周,暮色之下,这片营地一片生机勃勃。

劳累一天的男人们在聊天吹风,妇人们在洗衣,小孩子们在玩游戏,一片祥和的景象,真难看出来,这里是一个难民的营地。

“不瞒你说,我确实在担忧。这平静之下,其实早已经是早流涌动。这个印刷局,其实是很多人的眼中刺肉中钉,虽然崔知悌觊觎印刷术,被我狠狠的砍断了手,可实际上,还有无数个崔知悌在暗中盯着我们。”

印刷术的出现,对于现在的旧士族们来说是个极坏的消息,这严重的危及到了他们的利益,是对他们对学术和教育特权的一种极大冲击。

李逍相信,他们不会坐视的,哪怕印刷局是皇帝亲自成立的,可压的越狠,反弹的只会越厉害。

“如果你是那些人,你会怎么做”李逍问。

“想办法得到。”李元芳道,这也是崔知悌此前的做法,想把印刷术拿到手。可是李逍不肯妥协退让,他甚至耍了崔知悌一把,坑了崔知悌的万贯钱财,还让崔知悌赔了两个女儿,结果却连毛都没拿到。

印刷术在他手里不过是打了个转,然后就被皇帝抄家了,印刷术又被皇帝夺去了。

崔知悌被耍惨了。

他也证明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既然得不到,那就极可能会要毁掉。

李逍和他的印刷术现在对于那些旧士族来说,那就是异端。

未雨绸缪是李逍的风格,他不会等到暴风雨来的时候才修屋子。中渭桥边虽说就在长安脚下,可这里如此多的灾民,一个不好,就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甚至发生之后都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李逍可不想自己被一群混在灾民里的杀手给弄死,更不愿意被一群煽动了的灾民糊里糊涂的杀死。

哪怕就算他自己不出事,他也不可能让印刷局出事,这里可是他投了很大心血的地方,他甚至已经在朝堂上向皇帝和百官承诺过,三十万贯就要印出两万套书来,这个承诺要完不成,他到时就会被无数砖头砸死。

鼓声响起。

原本还在外嬉戏玩闹乘凉聊天的大人小孩子都各自往自己的工棚里赶,天黑后工地要实行宵禁。

这也是李逍的规定,为的就是怕晚上出事。

天黑以后,鼓声一响,所有人都得呆在自己的工棚里,天亮之后才能出来,哪怕就是拉屎拉尿都只能拉在工棚里的马棚里面。

谁敢天黑之后串门,或者说在工棚外游荡,李逍绝不轻饶。之前刚执行之时,就有些人没太把这规矩当回事。

然后第二天,李逍把这些抓到的人全都吊起来抽了一顿鞭子后,给他们结清了工钱后将他们全家都赶出了工地。

任他们如何后悔求饶,李逍都铁石心肠的没有答应,无规矩不成方圆。

印刷局才这么点官吏人手,要管理这上万人的营地,没规矩是不行的。李逍只能依靠规矩,只能依靠那些灾民本身。

抓到一个犯宵禁者,奖励联防队员粮票,举报一个犯禁者,同样给举报者粮票。

在这个营地里,粮票就是硬通货。

你有粮票,就可以买到额外的饭菜,甚至可以在食堂小卖铺里买到针线布匹等各种东西。

而如果发现却不举报,是要被处连带责任的,最严厉的处罚将是全家被赶出工地。

在这几条铁律之下,工地的秩序不错,有保甲联防,和联队队,再加上逐出工地的严苛处罚,没有谁敢犯禁。

一队队的联防队员举着火把,拿着木棍开始巡夜。

每天晚上,营地里有一个大队的联防队员巡夜,足足五百人,不过是分为五班轮值。就连白天,营地一样有人巡逻,只不过白天数量要少些。

“这里就似一个军营般,谁能想到是一个难民营呢。”李元芳感叹着道。

李逍心道大唐的士兵不也是一群种地的农民嘛,只不过就因为多了些训练,加上严格的军令,还有丰厚的赏赐制度,才造就了府兵的强悍战力而已。

李逍并不想把一群灾民变成悍兵,他要的只是秩序而已。

第297章 母老虎的屁股

印刷坊如火如荼,李逍这些天也是两三天才回一趟家。

这天在食堂吃过午饭,李逍才骑马回长安。从中渭桥到长安,一路上看到许多灾民,他们都是从关陇河朔各地赶来的,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朝廷今年一反常态,不再运粮到受灾各州县去,也不再是一撒手让百姓出关就食河南,而是很仁慈的让大家来长安受赈州,家里没粮的便都想办法来了。

一路上,到处都是灾民营地,也能看到有官吏,但看不到多少青壮。青壮都被带去修大明宫了,剩下的妇孺则留在这里,每天等着官府发粥。

进入长安城,感受到的却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

长安城里,看不到那些衣衫褴褛、面黄饥瘦的灾民。高大的南衙卫府府兵和北衙的禁卫,早就把灾民挡在了长安城十里之外。

任何灾民都不许进入长安城。

进出长安的是官宦是商旅居多,李逍骑马走过长街,感受长安似乎更热闹了一些。

听说最近广通渠上的漕船日夜不停,每日都有粮船抵京。由于今年不用再把粮食运往更远的地方,全都在京畿赈济灾民,这让朝廷也节省了许多事情。只不过辛苦了陕州那边,有一段黄河是无法通船的,必须陆路转运。

先把粮食货物全都搬下船,然后车拉人挑的运几十里,然后再上游码头重装船,最后入广通渠直抵长安城。

也正是因为这一小段距离,严重的限制了漕运能力,哪怕江淮江汉有粮,可依靠长江和大运河也要在这里被卡死。

特别是巴蜀江汉地区的粮食,现在主要还是走大运河,先下长江,再到扬州入运河,然后在汴州入黄河,再一路上溯,最后被卡在陕州。

当年杨广开通运河后,也是发现陕州到长安无法通畅,哪怕长安到黄河修了广通渠,但依然受限这个节点。

这就是漕运的短板,运河再多再长,可是这块板短了,运河的便利就大打了折扣,最后杨广也不得不把重心放到东都洛阳,以那为天下中心。

从某些角度来说,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动乱之后,天下重归一统的大唐,其实长安确实有些难以满足这个天下中心的帝都重任了。

太偏一隅,而偏偏天下的财赋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东南,尤其是粮食主要依靠东南供应,关中早不再是汉代时的沃野千里,这里反是赤地千里了。

粮食经济不能自给,地理又过于偏,确实不是好地方。

可偏偏李治一面把洛阳定为东都,可又在大兴土木修长安大明营,东都洛阳不过是和北都太原一样,并没建成为真正的中心打算。

李逍是从西市附近的城门进来的,西市依然热闹,这个被称为金市的市场区附近到处可见进出西市的商人百姓,还夹着大量的胡人。

经过皇城大门,李逍来到东市附近,感觉这里明显不比西市繁华,但这里做为高端商业区,也依然是充满活力的。进出这里的,非富既贵,香车宝马。

胜业坊。

整个坊区临街一面,都是宅第。

坊区的设计和制度,其实由来以久,而向来只有权贵高官才能够临街开门,在过去,临街开门的宅子称为第,这也是门第之由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