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招募一批二狗子用来维持秩序。
“这些百济人未必可靠。”
“我知道,现在这里不还有你们吗,他们也不敢乱来。先挑选一批老实一些的,用着先。”
以夷治夷,分化百济人,这才是当务之急。
百济毕竟也是个立国数百年的王朝,虽不如中原王朝的先进,但这么多年来,也是有了自己的阶级,有贵族也有平民,还有许多奴隶。
百济国在很久以前,这里是马韩等许许多多的小国,后来马韩势大,再后来北方辽东的扶余国的一支王族南下,在这里建立了百济国,吞并马韩等各大小势力,最后与新罗、高句丽成为辽东半岛及朝鲜半岛的三雄之一。
东征水师东来,百济人顽抗,可在水师的强大战力面前,不堪一击,短短半年,已经丢失了三十余城。
现在大唐在占领区建立了武珍州和带方州两州十县之地,当初那些抵抗最激烈的百济驻军非死即俘,过去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豪强们,也大受打击。
不少人随败军逃走,有些人被困住暂时留下。
现在都瑟瑟发抖呢,钱没少向东征水师交,但却没得到保护的承诺。
“我初步计划,在武珍州招募三千乡勇,做为州兵。”
在唐以前,除了中央朝廷的驻军,各地还有自己的州郡兵,这些兵互不统属。中央军是归朝廷直接管理统辖,而州郡兵则归于州郡统领。
隋以后,朝廷渐渐把州郡兵给废了,过去刺史太守们权力很大,就因为他们既能管民又能统兵。
隋朝杨广时,废州留郡,在太守之下特设一个通守,让太守专职管民政,而让通守负责统兵,文武军民分离,大大削弱了太守权限。
而到了唐朝,更进一步,天下之兵皆隶于十二卫府,州刺史基本上已经不能直接统兵了。
如今李逍要重建州兵,本来是不合适的,但这里又因为属于边疆新征服之地,倒也算是权宜之计,毕竟李逍不光是刺史,还是经略安抚使,经略使本身也是武职,是有这个权限的。
“三千”
“你不怕他们造反”
“为何要怕”李逍却是很有自信,他打算只从原来百济的下层百姓中招人,甚至从过去那些贵族豪强们的奴隶中招人。
“凡来应募我州兵者,一旦选中,每人赏赐百钱,以后就算吃州粮当兵了。衣粮皆由州府供给,且入我军中者,不管以前是奴隶还是平民,那都将成为大唐的子民,成为自由民,过去的奴隶身份将被赦免,过去的债务也将被免除。”
刘俊听的目瞪口呆。
“还能这样”
“当然可以。”
他只招奴隶和底层平民,绝不招那些百济的贵族豪强们。
这就是要分化百济原住民,百济的贵族豪强实力强,但他们人数少,且他们是最不愿意看到大唐征服占领百济的,所以这些人不会真正的愿意大唐征服百济,会明里暗里的抵抗。
反倒是那些人数更多的奴隶和平民,他们本来日子就难过,也没有什么财富之类的,这年头也不用跟他们讲什么民族家国之类的,如果唐人来了后日子更好过了,他们当然更愿意拥护大唐,跟着大唐走。
如此一来,到时百济人就会割裂成两部分,就算百济上层再怎么不死心,可若没有了下层人的支持,他们也一样难成大事,这就是釜底抽薪之计。
至于说那些百济人不能太相信,李逍当然也会先提防一些的。
“三千州兵招募来后,我会让我赵二哥带来的佣兵们做教官,训练和带领他们。在未完全驯服这些人之前,我也不会真正的给他们什么军械,每人先发一根棒子吧。”
“就发根棒子木枪也不给一杆”
“要什么枪,有棒子就不错了,反正也没指望这些州兵马上能充什么大任,不过是给本帅充当下依仗,弹压震慑下那些百济权贵豪强们而已。”
“一群棒子,能堪大用”
“用了再说嘛。”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
第369章 老虎要发威
鸡刚叫了头遍,李逍就已经起床了。
自来到武珍州后,李逍第天的睡眠时间就很短,或许是心有警戒,毕竟这武珍州城里唐人不过几百,而百济人却有近万。每天生活在这个被百济人包围的城池里,还真说不清到底是他来统治这些百济人,还是他被百济人围困着。
精神抖擞,就是肚子很饿。
守在李逍门外的几名佣兵见他起来,便都揉搓了把脸打起精神来。
“辛苦兄弟们了。”
“没什么辛苦的,反正一会换班,吃过早饭我们就去补觉了。”一名来自关内的佣兵道,他以前曾是游侠儿,后来犯了人命官司跑到河南去,当了名响马。如今改头换面,跟着赵持满来百济,倒也觉得挺自在的。
李逍叫了送来早餐。
“一起吃,我给你们也叫了份。”
早餐还不错,长安关内产的金黄小米,熬了很长时间成一锅很浓稠的美味小米粥,配上来自河朔的肉松,再加上百济这沿海产的虾皮子,再加上点嫩绿的蔬菜叶子,很好。
两名佣兵则不太喜欢吃小米粥,他们更喜欢的是白面馒头配剁成大段的煎鱼块。
“这武珍还号称是百济大城,可外面连顿像样的吃食店都没有,真是丢人。”一名佣兵大口嚼着馒头一边道。
“何止是没好的吃食,连个像样的娘们都没有,虽也有几间青楼楚馆,可你看看里面都是什么样的货色,歪嘴斜眼的,还他娘的个个妆容奇丑,老子那天还说去尝尝鲜,可最后逛完城里的几家店,最后也没能挑到一个合眼的。”
另一个就道,“反正灯一吹,还不都是一样嘛。”
“怎么可能一样,那些百济"jinv",连我大唐最偏远之地的村姑还不如呢,真下不去手。”
“哈哈哈。”
李逍慢悠悠的喝着粥,听着两个家伙在那里闲扯,也没发表意见。事实上,他对什么百济"jinv"没兴趣,他刚入武珍州城时,这城里的百济贵族豪强和那些巨商大贾们都已经一起来拜见过他了。
送上各式各样的金银珍宝,还有不少美人。
当然,这个美人是他们眼里的美人,其中既有城里有名的当红名伎,也有些人家里年轻的女子,不过如两佣兵们说的一样,这些女子确实很简单。
倒不是说姿色太差,而是不够有气质,毕竟这武珍州是个小地方,远离中土大唐,没什么见识,甚至读过书的都没几个,显得愚昧无知。连妆容和衣着,都是很老土,李逍哪会有胃口。
武珍州说是人口数万的大州,城里都有近万人口。可一点也称不上繁华,市场上商品很少,百姓多有饥色。
权贵商贾倒不少,但相比中原的那些上层人来说,他们就不免有几分乡下土包子的感觉了。
享受过带着家乡口味的早餐后,李逍便去了跑马场上骑马练剑。
这里曾经是上任武珍州高官的府第,一位世袭贵族之家。在薛仁贵攻打此处时,率军在城外战死,薛入城后便把这府第查抄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