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说李逍似乎不想回朝”
“也不是不想回朝,是李逍如今在那边刚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场呢。他说做事要有始有终,他到武珍州不久,就已经在那边又给弄到了几万贯呢,他说三分之一上贡,两万多贯已经在送往长安的路上。”
武氏也不得不惊叹,“李逍经济手段确实了得。”
“是啊,英国公也是这样说的,李逍的这本事是出人意料啊。如今薛仁贵和苏定方在百济也算是出师顺利,他们也都上奏要求让李逍留下。他们说李逍在那边负责后方,他们可以放手专心征讨。”
“那陛下是什么打算呢”武氏问。
李治一边摇晃着手臂,哄着怀里的女儿睡觉,一边道,“朕思来想去,他们说的也挺有道理的,让李逍去百济是朕决定的,这还不过两三月又召他回来,确实有些儿戏。既然李逍在那边做的不错,那就让他继续在那边好好做点事情。”
给李逍的诏书已经收回,不过晋升的散阶没收回。
李逍现在是四品散阶,皇帝为了表彰李逍在那边的功绩,同时也是为了让李逍能够更好的做事,特意赐了李逍紫袍金鱼,那是三品官才能穿带的。
赏紫袍金鱼,兼任带方州刺史,加安东道团练使。
李逍的乡勇计划也被朝廷批准了,特赐名为安东道土团,李逍加团练使之名,便可名正言顺的统带这些乡勇。
本来是叫民团的,不过为避太宗讳,于是称为土团。
现在李逍是安东道经略使、团练使、安抚使兼观察使,同时还是武珍州刺史兼带方州刺史,这种信任是绝无仅有。
虽然现在的安东道也仅仅只有两个新占之州,不过十县之地,但这份信任也不是谁都能得到的。
若不是皇帝看李逍还太年轻了些,本来他这次是打算给李逍一个开国伯的,以弥补不能召李逍回来的缺憾。
“李逍早给儿子取名庆云,咱们女儿该取个什么名字”李治问武氏。
“陛下,女儿都生了,你名字还没想好吗”武氏白了李治一眼。
李治呵呵一笑,“一直没想好,要不你给想一个。”
“令月嘉辰,降嫔公族,她已经定好嫁给李逍之子,李逍为陛下所信任的能臣,将来也定是能封公拜相。臣妾看,不如就取名令月如何”
令月嘉辰,降嫔公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美好的日子,嫁到公侯之家。
令月这名字其实很简单,好日子的意思。
“庆云,令月,倒也不错,挺配的。”李治呵呵道,庆和令都是好的意思,听起来确实很配。“那就选令月。”
李治想了想,决定给女儿现在就赐封公主号。
“赐号太平,名为令月。”
“朕这就诏告天下,让李逍长子李庆云尚太平公主。”
“陛下,太早了些吧,孩子才刚出生呢。”
“不早不早,既然都是当初说好约定了的,那现在就早点定下来。”
“既然如此,那就听陛下的。”
第384章 显庆元年
金秋。
阵阵凉爽秋风吹过,平原上到处都是正在忙碌的屯田土团乡勇。
与新罗交界的支离山,如今被皇帝钦赐名为唐山,这座朝鲜半岛南部的大山脉,现在成为大唐安东道东征水师的大本营。
几万水师正在厉兵秣马。
水师备战,乡勇屯田。
一片片屯田已经划下,一座座屯堡的位置也已经选好,那些刚分了田地的乡勇们正在卖力的营建屯堡。
五十乡勇一屯,加上他们的家人也是二三百人口。此时砍树的砍树,挖地基的挖地基。
屯堡并不算大,按李逍的图纸,一座屯堡其实很小。相当是一座哨垒碉堡,其实就是相当于一座地主大院,有高高的围墙,有坚固的堡门,四周还会有壕沟。堡里主要是甲杖库,也就是存放军械之处,还有粮仓。
房间十来间,中间一个操场。
屯堡里只住当值的乡勇,不当值的乡勇则和他们的家人住在堡外。
围着屯堡四周,则是乡勇和他们的家人居住的房屋,修的更简陋一些,但规划的比较整齐,清一色的四合小院,虽是茅草顶泥土墙,可还是很宽敞的。
先修屯堡,再先住房。
采用的都是统一的板筑模式,先向下挖出地基,然后两面立板,中间插上柳树或竹条做筋,再填土夯实,一层层的向上垒。
速度极快,五十乡勇和他们的家人,在几名由东征水师老卒和佣兵团痞子们组成的屯堡军官教头带领下,迅速的成型。
秋日凉爽,雨水也少,正是筑堡的好时机。
先立堡墙,再挖壕沟,然后建甲杖房、粮草仓、战棚、食堂等。
这些屯堡几乎都沿着道路设立,屯堡的周边就是特划出来的乡勇屯田。
秋收已过,田里只剩下短短的一截稻茬。
“等屯堡的架子立起,就可以先暂停,转而把这些田地翻耕,播种萝卜和油菜。”
带方州的天气还不错,冬季也不会太冷,冬季的时候能种的倒也不多,萝卜和油菜倒是不错的选择。
白萝卜和胡萝卜正适合冬季生产,既可以用来供养东征军的骡马,也可以做菜,甚至能够用来搭配着充当粮食吃。
而油菜则可以榨油。
“不种冬麦吗”
百济之南的气候,其实和江淮地区差不多,种植冬小麦也是可以的,这个季节种还来的及,到明年的初夏时收获。
“种,当然要种。”
萝卜和油菜只能当饲料和菜和榨油,但麦子可是实打实的粮食。
“我已经让人从长安运来麦种,那些麦种产量能更高。”
“那今秋冬的任务挺重的,又要筑堡又要屯田。”
“光靠六千乡勇肯定是不够的,我已经以两州刺史之名义下令,召两州的地方百姓出丁,帮忙修筑屯堡和道路,同时协助秋播。”
入冬之前,水师一直在备战。
而乡勇和百姓则在争分夺秒的修筑屯堡和秋耕。
五十乡勇一堡,从西海岸到东部唐山脚下,一共修了一百二十座屯庄,二十四座堡城,十二座卫城,六座军镇。
十月底,秋耕完成,田里基本上种下了冬小麦或者是油菜或萝卜。
十一月,一百二十座屯庄,二十四座堡城修筑完成。
十二月底,十二座卫城,六座军镇也都修筑完工。
腊月底,从长安寄来的长安新闻报上公布明年改年号显庆。
皇帝继位之后,永徽这个年号用了六年,如今换了新年号。
改年号总是有原因的,比如更换了宰相,或者是发生了更重要的变化。
远在百济的李逍看着报纸,却能大致猜到皇帝改元的原因。
在永徽六年,皇帝李治可以说是最痛快的一年。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