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过去也多次战争过。
到如今,百济实际上也向倭国纳贡,称倭国为宗主国,百济其实还向大唐称臣纳贡,称大唐为宗主国,又向高句丽结盟,依附高句丽。
百济实际上不过是左右逢源罢了,但倭人却还真的很看重百济这个小弟。
他们以百济的宗主国自称,当新罗请来大唐出兵百济时,倭人立即好像被火烧了屁股一样坐不住了,跳着要渡海救援藩属国。
“听说你们倭国上下都喜欢我中原天朝礼仪服饰甚至是国家制度”
狭井槟榔没有反驳,事实也确实如此,倭国经历过改革不久,而改革正是以隋唐时的制度为模仿,朝廷中央学习三省六部制,军队也想实行十六卫府制,特别是他们连田地和税赋也处处模仿中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虽然细节处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却是自隋唐的制度中脱胎而出。
处处学习中土,自然连服饰和语言文化也学,上层贵族们都以华夏服饰礼仪和文化为高贵,学汉话穿汉服读汉书,一个优雅高贵的大和贵族,那必定得是处处如同一个中土唐人的。
倭人以为自己已经把中原的文化制度都学会了,于是叫嚣着就要来百济跟老师一决高下。
可久迟城一战,李逍却让狭井槟榔发现,原来他们以前想的太简单了。
论兵力,其实倭军和百济军远超唐军,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他们大败特败,一败涂地。
他堂堂的大和国大将,却也落了个兵败被俘的下场。
现在,唐人居然还要将他送往长安
“不,你们不能这样”
“你错了,我是胜利者,所以我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李逍冷笑着对这个野猴子般的倭将道。
第399章 封尸做京观,号为骷髅台
“可惜跑掉了那个扶余丰。”
王方翼有些遗憾的道,昨夜的一场战斗属于够激烈,遗憾的是唐军毕竟是远道而来,为了救援刘伯英无法等待后续援军到来就得突袭。李逍带的五千步卒,八十里强行军,掉队者太多。
这导致了最后虽然击溃了倭军和百济叛军,但却无法完美收功。溃败的敌军跑掉了很多,其中就包括了那个被倭人送回来称王复国的扶余丰,还有几个百济叛军的大将鬼室福信和僧道琛等人。
扶余丰等人逃的很快,倒是倭人很凶悍,死战不撤,妄想着正面击败唐军,结果自然还是唐军取胜。
虽然倭军很凶悍,数量也更多,可唐军的武器装备更精良,加上王方翼、赵持满等都是唐将中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有他们带队冲锋,倭人难以抵抗,加之唐军里还有五百轻骑,这是决定胜负的一支力量。
一夜清扫战场,统计出来的战果还是很惊人的。
从叛军围久迟城,刘伯英率众一日夜死战,再到李逍率援军赶到,反包围混战,一日夜的激战,百济和倭人联军共三万五千余人,最终死在城下的有大约五千余级,其中倭人一千余,百济叛军四千余。
俘虏敌军约两万,其中倭人三千余,百济一万六千余。
三万五千敌军,只逃了扶余丰等万把人。
战果辉煌,尤其是狭井槟榔所率领的五千倭军,被一锅全端了。
唐军方面损失也不轻,刘伯英当初所率的一千麾下,几乎死伤殆尽,战死八百余人,只剩下百余人还个个带伤,城中的百济人助战,也死了七八百。
李逍所带来的五千五百步骑援兵,一战下来,阵亡千余。
这个战损其实很惊人了,唐朝府兵作战,一般很少达到这样高的战损,不过考虑到李逍麾下多是招募不过半年多的百济乡勇,装备和训练都远不及府兵,倒也情有可原。
“给战死者在城外立个碑,阵亡的百济军民尸体收敛安葬在此。而大唐的阵亡将士,尸体火化,收好骨灰,随船送回中原,让他们魂归故乡。”
李逍有些沉痛的道,一将功成万骨枯。
对于身为节帅的他来说,一场大战最终就化成了一张战后统计表,可这纸上的每个数字,都代表着曾经的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特别是对于许多唐军战士们来说,他们有的人曾经是逃亡者,有的人曾经是佣兵,有的人曾经是府兵,他们的家乡都在大海的西边,他们年纪轻轻的,最终却死在了这异国他乡。
他们付出的生命值吗
李逍是他们的统帅,他们的死是因为自己的命令,李逍觉得自己背负着这些战死者的沉重,他必须得让他们的死有意义,否则就对不起他们。
刘伯英也低着头,虽然这一仗的规模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其实微乎其乎,更大的战争大唐都打的多,大唐立国三十余年,但几乎无一年不打仗,无一年不大仗。
可这一战对刘伯英来说,却是从未有过的惨烈。
“节帅,我曾经对久迟城的将士军民们许诺,给他们颁下重重的赏格,如今战事已毕,我希望能够兑现。”
他说了自己的许诺,比如斩首一级赏田地钱财多少,比如士兵杀敌斩首几级升官晋职等。
“这些都是应当的,我全都允了,点验功绩,登记造簿吧。不但如此,我身为节帅,现在宣布,久迟城所有参与守城者,自此皆为我大唐之子民,所有人都有资格均田授地,享受与大唐子民同等的租庸调税率。”
“家有战死者,可从家中挑选合适者补入安东土团中,入选者既享受均田待遇。”
这一次的战斗,让李逍有个不错的发现,许多百济人并没有响应那些百济豪强们的叛乱,他们甚至拿起武器跟着唐军死守勇战。
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让李逍明白,之前他在百济推行的不少政策,都赢得了这些出身普通的百济百姓的拥护。
他们并不介意做个百济人还是唐人,他们只知道在大唐治下,他们的日子更好过,有时候,这就足够了。
以前李逍对于百济人是有很多保留的,他并不很相信他们。但经过这一战,李逍觉得,这些百济人值得信任。
既然他们拿出了足够的表现赢得了他的信任,那他也不会吝惜对他们的奖赏。
给予这些人直接编入大唐户籍,给予均田授地的资格,享受和中土大唐子民一样的待遇,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李逍希望对这些用表现赢得大唐信任的人重赏,让这些人更深深的忠实于大唐,为大唐在这百济站稳脚跟出一份力。
现在李逍对安东都护府的百济人有三等待遇。
一等的就是入选土团,并经过战斗,用良好的表现赢得信任的乡勇们,他们将获得百亩均田,并享受和中原府兵一样的待遇,不用缴租调,仅需要在耕种自己的土地之余,为屯庄出力耕种屯田,并闲时耕种、训练,战时出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