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都市重生>大国重工> 分节阅读 1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24(2 / 2)

第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其中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

第二,能源产业,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源;

第三,新材料产业,包括新型功能材料,如稀土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等等;先进结构材料,包括高强度轻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这个就更多了,比如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等;

第四,生物产业;第五,信息技术产业;第六,节能环保产业”

会议室里,规划处副处长张鹤指着幻灯片,对参会的众人侃侃而谈。这是一次规划处的内部会议,除了规划处自己的人,就只有冯啸辰一个是外人了。请冯啸辰来参会是吴仕灿个人的意见,前一段时间,吴仕灿和冯啸辰私底下交流很多,他对冯啸辰的技术眼光极为欣赏。

“我们目前所列出的,大致就是这些,围绕着这6个重点产业方向,我们拟定了20项重大工程,详细的目录都已经在资料上了,请大家发表意见。”张鹤最后这样说道。

看到张鹤结束介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吴仕灿笑着对冯啸辰说道:“小冯,这些内容,都是我们规划处的同志们这些天工作的成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份规划最起码已经是十易其稿了。

关于规划中提出的重大装备目标,我们处里也是有不同意见的。小钟属于保守派,认为规划的目标太大了,难以实现;小张属于激进派,认为目标还可以再远大一些。至于我自己嘛,属于妥协派。小冯,你在前期也为我们的规划提出过不少意见,不过这段时间你在外地出差,没有参加我们后面的讨论,这份规划你也应当是第一次看到,所以,请你先发表一下意见吧。”

“各位都是专业人士,我是属于冲锋陷阵,专门跑一线的,对于规划是个门外汉,让我先发言,真是赶鸭子上架了。”冯啸辰笑呵呵地表示着谦虚,这也属于是套话了。人家请你提意见,你不先声明自己是外行,上来就装专家范,是很容易拉仇恨的。

听到冯啸辰的话,被吴仕灿指名为保守派的副处长钟启帆嘿嘿笑着,说道:

“冯处长太谦虚了,谁不知道你是咱们重装办的技术专家啊。我们这些人,多半都只了解自己从前从事过的专业,对于这种全面的规划,还是第一次接触。

就拿我来说吧,我原来是在电子部工作的,对于电子、信息这方面的事情,了解得多一些,对于吴处长搞的化工,还有张处长搞的航空工业,我就都不懂了。冯处长是个通才,听说是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地上的事情全知,所以,请冯处长从全局上帮我们做一些指导吧。”

钟启帆这话,半真半假,倒也不能说有什么敌意。冯啸辰此前与钟启帆也接触过,知道他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崇洋派,言必称国外如何如何,经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咱们中国不行”。因为冯啸辰能够说好几国外语,钟启帆对冯啸辰还是颇为欣赏的,此外是不是还有一些嫉妒,就不好说了。

冯啸辰向钟启帆笑了笑,说道:“钟处长这是把我往火上架呢,我哪是什么通才,充其量算是个通译吧,大家都知道的,我过去在冶金局就是当翻译的,稍微看过一些国外资料,能够拽几个名词而已。对了,张处长,你刚才说我们这是面向21世纪前叶的规划,这个前叶具体界定到哪年呢”

张鹤扶了扶眼镜,说道:“这个不太好预测,我们初步考虑是到2030年前后完成所列出的所有技术装备,当然,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有一些装备有希望在2010年左右就完成。”

“我对这个规划是持保留意见的。”钟启帆打断了张鹤的话,说道,“比如说吧,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前后,实现家家拥有计算机的目标,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到那个时候,中国按3亿个家庭计算吧,一家一台计算机,就是3亿台,这得多少钱谁来制造这些计算机还有,一个普通工人,家里要计算机干什么按照这样的规划来指导咱们的装备建设,完全就是误入歧途。”

第一百九十章 第三次浪潮

“钟处长的意见我不太赞成。”规划处的工作人员张翰匀说道,“去年,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叫第三次浪潮,书中提出,代表农业社会的第一次浪潮过去,代表工业社会的第二次浪潮也即将过去,未来人类将进入第三次浪潮,也就是知识社会,或者叫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将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工作,那时候家家户户拥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问题。”

“可是,家家户户要计算机干什么老张,你家里需要计算机吗”钟启帆说道。

“我我当然不需要。”张翰匀犹豫了一下,回答道。

钟启帆又转向众人,说道:“那么,谁需要计算机呢”

工作人员黄明答道:“钟处长,你这个问法本身就不对。老张说的第三次浪潮那本书,我在杂志上看过一些梗概,人家说的是未来的情况,而我们做的规划也是面向2020年的。我们现在家里不需要计算机,不意味着未来也不需要,对不对”

“我说的就是未来啊。”钟启帆抬杠道,“我过去就是搞计算机的,对于计算机的用途,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计算机是用来做科学计算的,放到科学院肯定是用的,但放到各家各户,干什么大家都想想,给你家里放一台计算机,你用得上吗”

“用处还是挺大的吧”冯啸辰笑呵呵地说话了。作为一名穿越者,看80年代初的人谈论信息社会,真是一件郁闷的事情,明明是后世的常识问题,在今天居然会被当成是异端邪说。

张翰匀说的第三次浪潮这本书,1980年在美国出版,当即就引起了轰动。不过,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信息社会的阐释,其中涉及到技术方面的内容并不多,而是专注于讨论在信息时代可能出现的社会变化,比如多样化、个性化、小型化的倾向等等。在书中讲到的分散式办公,其实就是后世实际出现的soho一族。自我服务、自己动手的概念,则与diy、3d打印技术等有着一些关联。书里说到传统媒体的衰落、小型化媒体的出现以及信息碎片化等问题,与自媒体时代的很多特征颇为吻合。

限于当年的技术水平,作者阿尔夫托夫勒并没有预见到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强大影响,对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之类的概念都未能提及,这也证明老托不是一个穿越者,只是一个预言家而已。

第三次浪潮在中国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是在1984年出版了中文版之后,一段时间里几乎不谈第三次浪潮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正如后世你不说说工业40或者3d打印之类的,都不敢说自己懂工业。重装办的这些工作人员都属于思想比较前沿的,所以现在就已经在谈论第三次浪潮的概念了,但他们无论如何前卫,也想象不出未来的信息社会会是什么样子。

“我举个例子说吧。”冯啸辰决定给大家做做科普,他不打算去抢托夫勒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