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小林道彦说道,“一旦他把实情都透露给了我们,我们就有可能绕过他,直接与中国的官员进行接触,这样他想要的佣金就无法拿到了。”
“是的,我们也是这样看的。”荒木保夫道。
“如果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那么我们向中方转让一些技术,倒也无妨。”小林道彦分析道,“作为政治献礼工程,他们在质量和成本上都不会特别在意,只是需要一个形式上的效果而已。太田君、寺内君,你们认为,中国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掌握我们目前拥有的技术。”
“如果仅仅是学习,估计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但如果要形成他们自己的能力,我估计需要10年以上。”太田修说道。
寺内坦耸耸肩膀,道:“我认为太田君的看法太悲观了。我们的技术积累可以追溯到50年前,而中国人真正开始自己制造轧机,也就是过去15年的事情,我们之间的差距高达30至40年。他们要想通过学习的方法来掌握我们目前拥有的技术,至少需要20年。而到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拥有新的一代生产工艺了,他们是无法超过我们的。”
“20年时间,我们应当能够提出替代中国人这些专利的新技术了吧”小林道彦向太田修问道。
“完全可以。”太田修恭敬地答道。这一次被中国人抢了先,让他脸上很没有光彩。他已经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在10年之内提出全面替代中国人那些专利的新技术,届时三立就不必再去求中国人提供专利授权了。
听完这些分析,小林道彦心里有底了,他说道:“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可以答应中国人的要求,通过与他们交换技术的方式,获得他们的专利授权。荒木君,请你告诉长谷佑都,让他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压低中方的开价,为公司争取最大的利益。”
“哈伊”荒木保夫站起身,冲小林道彦鞠了一躬,以示接受命令,他说道:“董事长,你放心吧,长谷君是一位有经验的谈判代表,而且对公司忠心耿耿,他一定能够在谈判中为公司争取到最大利益的。”
“我对此深信不疑。”小林道彦应了一声,然后又转头对太田修和寺内坦说道:“太田君、寺内君,你们马上组织技术部,对中方的技术水平作出全面评估,列出我们可以转让给中方以及不能转让给中方的技术清单,我们不能给自己培养出潜在的竞争对手。”
“明白”太田修和寺内坦同时大声应道。
第二百一十八章 谈判重启
十天之后,谈判重新开启了。
中方的谈判代表依然是上次的那几个,只是在最旁边的位置上,多了一位不太起眼的年轻人。长谷佑都感觉自己可能是见过这个年轻人的,但又想不起来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估计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所以也就懒得再去琢磨了。他肩负的谈判任务还很重,他需要集中精力才行。
在接到荒木保夫从日本国内通过电话发来的指示之后,长谷佑都又紧急约见了崔永峰,与他探讨如何能够压低中方的要求,尽可能减少向中方让渡的技术。崔永峰给长谷佑都带来了一个比较悲观的消息,那就是克林兹的谈判代表也已经到了京城,正在与中方进行一个同样内容的谈判,并且表示希望能够得到中方各项专利的独家授权。
听到这个消息,长谷佑都真的有些慌了。上一次南江钢铁厂的事情,中方就是因为对日方不满意,而果断甩掉日方,与克林兹签了约。如果这一次又出现同样的情况,那么不管长谷佑都如何粉饰,公司恐怕都是饶不了他的。
幸好,崔永峰拍着胸脯向长谷佑都做了保证,说自己一定会说服领导,拒绝对任何外商给予独家的授权,要授权就是无歧视、无差异的,不能厚此薄彼。虽然对于崔永峰这个保证能不能起作用还心存疑虑,但长谷佑都还是觉得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可以暂时安慰一下自己了。
崔永峰给长谷佑都带来了一个瑞士银行的账号,说是他委托在国外的朋友帮忙开立的,要求三立制钢所把给他的佣金打入这个账号。长谷佑都向公司做了汇报,小林道彦指示,先往账号里打入一半的费用,也就是5000万日元,余额将在谈判结束之后再补足。当然,小林道彦也让长谷佑都向崔永峰发出了警告,如果崔永峰拿了钱不帮忙办事,日方会把这件事捅给中国的官方,届时崔永峰就得鸡飞蛋打,非但捞不到钱,还会面临着中国法律的严惩。
做完这些准备之后,长谷佑都才带着助手吉冈麻也来到了谈判会场。这一次,谈判是在外贸部的会议室进行的,这给了长谷佑都一种更为正式的感觉。
“长谷先生,经过我们的认真测算,并听取了一些国际同行的建议,我方同意将我们拥有的15项新专利以打包方式授权给贵方使用,授权使用的费用为每套轧机1500万美元。”
会谈一开始,徐振波便摆出一副非常官方的表情,向长谷佑都一行正式通报道。
这个报价,长谷佑都在两天前就已经从崔永峰那里听说过了,此时听徐振波一说,他马上露出一副不满的神色,回答道:“徐先生,这个报价我们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这并不符合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准则的要求,与贵国政府在联合国贸发会议上的承诺是相悖的。三立制钢所一直致力于中日之间的技术合作,向中国转让过许多重要的技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们用这样的歧视性条款来对待合作伙伴,是不公平的。”
“那么,贵方上次提出的条款,难道就是公平的吗”徐振波反问道。
“这可能只是我们双方在计算方法上的差异。”长谷佑都狡辩道,“或许我们提出的价格稍微低了一点点,但这并不是你们漫天要价的理由。”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计算一下呢用我们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标准。”徐振波道。
长谷佑都道:“我们已经重新计算过了,我们认为,2000万美元,获得10套轧机的授权,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
“这不可能。”徐振波道,“1200万,1套轧机,这是我们的底线。”
“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高价”长谷佑都义正辞严地表示了拒绝,同时向坐在对面的崔永峰递过去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眼神。他早就知道,这一轮与徐振波的讨价还价完全是浪费时间,他们今天的谈判重点,是技术换技术的新方案。
“徐处长,长谷先生。”崔永峰在合适的时候发话了,“既然我们双方在授权价格上难以达成共识,而且分歧极大。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进行合作呢”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