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单位里申请青年课题,或者评选什么杰出青年之类的,都是以45岁作为年龄边界的,按这个标准来算,杜家二老实实在在算是正当年呢。
杜铭华原本是个电焊工,因为工伤,一只手残了,无法再拿焊钳,不得不办了病退,让杜晓迪顶了他的岗位。如今的杜铭华闲居在家里,平时除了做做家务之外,便是在厂子里和那些真正到年龄退休的老工人一起打牌下棋,听起来似乎很是惬意,其实是无聊透顶。冯啸辰在与他谈话的时候,能够感觉得到他带着一种沉沉的暮气,这原本不是应当在一个40刚出头的汉子身上看到的东西。
车月英没有正式工作,目前在厂子里做家属工,也就是干些在食堂洗洗菜、在办公楼打扫打扫卫生之类的杂活。她是一个很典型的工厂家属形象,热情、开朗,没有太多的心计。冯啸辰进门的时候,她上上下下打量了冯啸辰老半天,看罢之后,又丝毫没有掩饰那满意的神情,这让冯啸辰顿时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好感。
再看杜晓迪的家,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单元房,带有自家的厨房和卫生间,在这个年代里算是很不错的房子了。两间卧室大致都是10平米左右,一间杜铭华夫妇住,另一间则是杜晓迪和妹妹杜晓逸住,至于大小伙子杜晓远,就只能睡在客厅里了。冯啸辰看到客厅一角有一张收起来的折叠床,想必就是杜晓远晚上睡的地方。
他们现在坐的这个客厅,只有七八平米的样子,中间摆了一张圆桌,确切地说,是在一张四方形的八仙桌上搁了一个圆型的桌面。靠墙摆了一个碗柜,还有几张规格不同的凳子,这就是客厅里所有的家具了。视力所及的范围内,东西都显得简陋而陈旧,显示出这个家庭的清贫。只有餐桌上铺的尼龙桌布是崭新的,甚至能够隐隐闻到一些化学品的异味,明显是为了迎接他这个“贵客”而临时添置的。
杜晓迪在京城的那些天,冯啸辰也向她问起过家里的经济状况,杜晓迪每每都是语焉不详,冯啸辰只能凭着自己的脑补去想象具体的情况。杜铭华办的是病退,能够拿到一份退休工资,杜晓迪的工资是全部交给家里的,再加上车月英当家属工的收入,全家人一个月大约有130元左右的收入,勉强算是一个温饱家庭。不过,家里有三个还没结婚的孩子,其中两个小的还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吃多少都不嫌够,家里这点收入实在是不敢大手大脚地使用,所以家具陈设的简陋就可以理解了。
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家庭,杜晓迪恐怕也不会那样努力和懂事吧冯啸辰在心里暗暗地念叨道。
说话间,菜已经一个接一个地端上桌来了,很快就把桌子摆得满满当当的。为了欢迎准女婿上门,杜家夫妇也是狠狠地出了点血,杀了鸡,买了鱼肉,一桌子全是泛着油光的硬菜,让冯啸辰深深感觉到了东北人的实诚。杜晓远和杜晓逸都被喊了出来,脚不沾地负责拿碗筷、摆凳子,然后宾主各自落座。
一开席,车月英便给冯啸辰挟了一个大鸡腿,又从一个蒸得烂熟的蹄膀上连皮带肉地给他撕了一大块搁在碗里,足有半斤上下。饶是冯啸辰一向以吃货自居,此时也是瞠目结舌,担心自己能不能应付得住了。
“小冯,多吃点,别客气”
“谢谢阿姨”
“谢什么,都是一家人嘛,来来来,你再吃块鱼”
“别别,阿姨,我真的吃不了了,还是给晓远和晓逸吧”
“不用管他们,他们才不会客气呢”
“我也不会客气的。”
“那就对了,一家人嘛”
车月英看着准女婿,越看越是喜欢。这个年轻人长得眉清目秀,说话斯文,一颦一笑都和厂子里那些没文化的青工大不相同,显得那么大气。这样一个小伙子能够看上自家的姑娘,还千里迢迢上门来求亲,这真是姑娘的造化。身为准丈母娘,车月英只觉得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地甜。
“叔叔,阿姨,我上次写给晓迪的信里,说托了关系,要把晓迪借调到京城去,现在我向你们详细解释一下。京城工业大学的蔡教授,晓迪过去也是认识的,李青山师傅也认识他。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业内非常有名气,学术造诣也很高。我的打算是,让晓迪在他的课题组里先做一名助手,同时向他学习一些电焊和金属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未来争取能够考上蔡教授的研究生,这样以后就可以分配到京城的大单位里工作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冯啸辰开始向杜铭华和车月英介绍这次借调杜晓迪的细节。
“这个丫头还能考上研究生”杜铭华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冯啸辰道:“事在人为。晓迪是非常聪明,只是没有机会读书而已。到京城以后,蔡教授答应找几个研究生帮她补习一下功课,我也会给她补补课,考个研究生应当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姐夫,听说你不也就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吗你怎么给我姐补课啊”杜晓逸在旁边笑着插话道。刚才从火车站回来这一路上,她和这个姐夫也聊了好一会,觉得姐夫很是平易近人,丝毫没有一点官样,和邻居的张阿毛、李阿狗等等小青工没啥区别,因此说话也就没遮没拦了。
“晓逸,你胡说啥呢,你姐夫呃,你冯哥本事大着呢”车月英训斥了杜晓逸一句,却不留神把姐夫二字也给带出来了。杜晓迪在旁边听着,只能装鹌鹑,把脑袋藏得严严实实的。
冯啸辰没有去计较称呼的问题,而是把头转向杜晓远和杜晓逸,认真地说道:“晓逸说的没错,我的确就是初中学历。不过,我一直都在自学,先后掌握了五门外语,所以才有机会被调到京城去工作。其实,你们的姐姐虽然也是初中文凭,但她在日本学习期间,自学了日语,现在也已经达到了能够阅读日语电焊专业资料的水平。
你们俩也应当有这种精神,不要成天只知道玩。咱们国家现在正在搞现代化建设,以后知识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的,铁饭碗已经靠不住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你们明白吗”
第三百三十九章 工资的难题
“知道了”
“明白”
两个孩子乖乖地低下了头。冯啸辰当了两世的处长,天然就带着一种威严的气场,先前为了和大家套近乎,刻意装出了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此时认真起来,两个小屁孩还真是感觉到了一种威压,让他们不敢争辩。
“晓远、晓逸,既然你们称我一句姐夫,我也就以姐夫的名义跟你们说几句。”
既然已经开了头,冯啸辰索性也就决定多说几句了。
自己与杜晓迪的关系确定之后,杜家的生活状况肯定要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他不会让自己的丈人家里依然是这样清寒,以他的经济实力,让杜家一夜之间走进现代化也并非难事。此外,他是部委里的副处长,大小算个实权官员,这个身份对于杜家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靠山。
杜家的二老都是老实本份的工人,不用担心他们会借着自己的名义去招摇过市。但这两个孩子就不同了,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长到十七八岁,突然有了个扬眉吐气的机会,没准就变成什么纨绔太妹的模样了。冯啸辰可不希望自己的亲戚里出现这种人,不说对自己的名誉会造成多大影响,就光是给他们擦屁股善后,恐怕就是一件麻烦事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