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都市重生>大国重工> 分节阅读 35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56(1 / 2)

年底这样一个时间点上,全球对于二代核电技术还是有一些支持声音的,国内这种声音就更强烈了。国内一些人支持继续搞二代核电的理由,是因为我们已经通过泰山核电建设取得了经验,又从大亚湾核电中获得了来自于法国的技术,正是可以大干一场的时候。在许多人看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无法与美日英法德相比,人家搞三代,我们搞搞二代也就罢了。

当然,有识之士也是存在的,毕竟核电这个系统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专家,他们的眼光是非常敏锐的。高勇刚和梁岳千,都属于力挺三代核电的那一批,他们正在寻找同盟者,以扩大自己的声音。冯林涛虽然只是一个小年轻,但如果能够加入他们的阵营,对他们也是不无裨益的。

听到高勇刚的介绍,冯林涛向他递了个眼界,询问自己是否可以发言。高勇刚伸手示意了一下,冯林涛点点头,说道:

“既然高处长考我,那我就说说我的一些粗浅见解。我认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注意到核电安全的问题。尽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有各种人为因素,如果避免这些人为因素的存在,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但人类的理性永远都是有限的,任何一个系统,如果只是寄希望于操作者不犯错误,那么危险就是永远存在的。

此外,除了人为事故之外,天灾人祸造成的影响,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比如说,如果遇到地震,使核电站的供电系统出现了故障,反应堆的冷却问题就会发生,这不是靠操作人员的细心就能够避免的。再比如说,为了冷却的需要,世界上有许多核电站都建在海边,万一发生海啸,电站机房会被淹没,电路必然被切断,同样会导致反应堆冷却中断,产生熔堆风险。

传统堆型在抵御这些风险方面缺乏可靠性,被历史淘汰是必然结果。鉴于此,我认为延续泰山堆型是一条不可取的道路,我们必须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尽早启动咱们自己的新堆型开发。”

“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观点”高勇刚看着冯林涛,问道。

冯林涛点点头,又笑着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有一些是我自己想的,有一些也是综合了一些专家的意见,比如我在德国的导师的一些意见。另外,关于地震、海啸影响的观点,是前几天我和我堂哥讨论的时候,他举的例子,我觉得很有启发。”

“你堂哥他也是搞核电的叫什么名字”高勇刚诧异地问道。

彭小桐笑道:“小冯的堂哥不是搞核电的,不过和你们国核公司估计也是打过交道的。他是我的老朋友了,名叫冯啸辰,是国家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助理。”

“原来是他呀”高勇刚也笑了,“看起来,小冯,你们全家都是名人啊。你那个堂哥可真是了不得,前几天他找我们领导谈过一次,说要拉我们参加搞一个极限制造基地,把我们的反应堆堆壳放到这个基地去制造。你们别说,这个建议还真是雪中送炭呢。我们搞反应堆,难度最大的就是这个堆壳,100多吨的大玩艺,要一次性铸造成型,再用超大型模锻进行锻压,没个金刚钻还真拿不下来。”

“这么说,你们答应了”彭小桐问道。

高勇刚道:“原则上是答应了,这不,我手头正在准备材料,等着去和装备公司详细洽谈呢。现在好了,有小冯这位冯处长的堂弟在,我们也算是有个内线了,小冯,你可得给我们弄点情报,看看怎么把你那个精明的堂哥给坑一回。”

“呃”冯林涛满脑门子黑线,“高处长,这个恐怕有点难,从小到大,都是他坑我,我可从来没有在他手里占到过任何便宜呢。”

一句话说得众人又哈哈大笑起来,冯林涛入职国核公司的事情,便在这笑声中决定下来了。

第五百四十二章 四台36万千瓦机组

“这不是明显的坑人吗”

京城,装备工业公司总经理罗翔飞的办公室里,一位中年人坐在沙发上,用手拍打着一份文件,气呼呼地向罗翔飞控诉道。

此人名叫段正伟,是龙山电机厂厂长,而龙山电机厂则是国内生产发电机的龙头企业。这一次,段正伟带着总工程师全建才、生产副厂长欧桂生来京城参加定南省沙亭电厂的招标,拿到标书的那一刹那,就被气得险些吐血了。他到计委、财政部、外贸部、机械委等单位都去吵了一通,收获了一堆无奈的回复,最后才来到了装备工业公司,向罗翔飞发起了牢骚。

沙亭电厂是定南省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列入了国家重点工程名单的项目。因为项目使用的是世界银行贷款,按照世行规则,需要进行全球招标,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也已经是常识了。

世行项目要求进行全球招标的目的有二,一是因为世行资金来自于世界各国,因此项目也应当让各国能够利益均沾,不能通过暗箱操作被少数国家垄断;二来则是希望能够招标的方式,保证中标方案具有最好的性价比,提高世行资金的使用效率。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显然并非中国人的专利,世界各国政府都明白这一点。对于本国获得的世行贷款项目,各国都会搞一些名堂,以确保本国企业或者与本国有利益关系的特定外国企业能够有更多的中标机会。当然,如果在搞了名堂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依然无法脱颖而出,就证明它们的确是烂泥扶不上墙,各国政府也不会放松要求使自己的项目受损。

中国是一个具有装备制造能力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能够获得大量世行贷款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对于世行项目的招标一向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要尽量让国内企业中标,确保肥水不流外人田。早些年,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差,很多项目拿不下来,不得不交给外国厂商做,但国家还是能够想办法让这些外国厂商把一部分业务分包给国内企业,让国内企业在分包中学到技术,同时也分到一些利润。经过十几年的技术引进,目前国内企业已经有了一战之力,便开始由分包转向了整体承接。这一次,段正伟到京城来,就是打算把沙亭电厂这个项目整体收入囊中的。

龙山电机厂是新中国最早的几家电机厂之一,早在50年代就依托从苏联引进的技术,生产出了5万千瓦的高压火电机组。60年代至70年代,龙山电机厂在缺乏国外技术参照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分别研制出了20万千瓦、30万千瓦火电机组,并生产了20多套,先后投产发电。

此外,在研制30万千瓦机组的同时,龙山电机厂还受国家计委指派,参与了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研发工作,只是因为各种技术上、经济上乃至政治上的原因,未能成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