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工作。他看了我设计的轧机图纸之后,跟我说,我的设计思想已经落后了,需要有开放的胸襟去接受国际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他见无法说服我,就跟我说了一些他自己对于未来轧机设计的思想,这就是他当时画下的草图。”
“您说的,难道是崔永峰老师吗不对,他不是一直都在秦重工作吗”简建平有些懵。这些草图居然不是胥文良画的,而这些技术却出现在胥文良和崔永峰写的文章里,那么就只能是崔永峰的贡献了。可是,这又不合理啊,简建平是认识崔永峰的,知道崔永峰一直都在秦重工作,从来没有在国家经委工作过,而胥文良分明说,这是一位国家经委的干部给他画的。
“不是永峰。”胥文良说,“这位给我画图的同志,当时只有20岁,而且只有初中学历”
“您是说”简建平的眼睛瞪得滚圆,他再木讷,也听出胥文良所指的是谁了。这一刻,他只觉得心里羊驼狂奔,想像帕瓦罗蒂那样高歌一曲“我的太阳”,还有,他的膝盖有点软,想跪
赵健也听明白了,甚至比简建平反应得更快一拍,他凑上前去,认真地审视着这几张图纸,不敢相信地问道:“胥老,您是说,这就是冯啸辰同志画的而且是在1981年”
“正是如此。”胥文良用矜持的口吻说。
“那,我们,我们可以拍几张照片吗”王丰硕结结巴巴地请示道。
“完全可以。”胥文良应道。
王丰硕取出随身带的照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下了这些图纸。图纸上有冯啸辰写的注释,未来只要做一下笔迹鉴定,就可以判断胥文良的话是否属实。一个人的笔迹是有特征的,而且不同年龄段的笔迹也会有差异。原经委的档案馆里能够找到冯啸辰当年写的报告、填的履历表之类,上面有他在1981年前后的笔迹,纪律部门做这种鉴定工作是非常专业的。
简建平此时也从惊愕中恢复过来了,他向胥文良问道:“胥老,您的意思是说,这些思想其实是冯总提供的,您和崔老师只是呃,我是说”
他不知道怎么说下去了,后面的话真有些不太中听。胥文良替他说了出来:“你说得没错,这些思想的原创者就是小冯,我和永峰不过是把他的思想加以完善了而已,贡献最大的并不是我们,而是小冯。但是,在发表文章的时候,小冯坚决不同意我们把他的名字写在前面,甚至不愿意把名字写在作者名单里。你可以去找找当年的文章,我们只在鸣谢的地方,写到了他的名字。唉,说起来,我们两个人都是占了小冯的便宜啊。”
“可这是为什么呢”简建平有些想不通。学术机构里,署名从来都是要争破头的事情。为了某个想法到底是谁最早提出来的,几十年的老朋友都可以反目成仇。胥文良和崔永峰的那篇文章,引用率高得惊人,如果放在今天,凭这一篇文章就可以评上教授了。冯啸辰既然是这些思想的原创者,为什么拒绝署名呢
“这就是冯总的高风亮节啊。”赵健感慨地说。简建平想不明白的事情,他是能够想明白的。这些年,冯啸辰甘当无名英雄的事情多得很,外人不知道,纪律部门是看在眼里的。许多在别人看来是极大荣誉的事,冯啸辰会随意地让给同事、同僚。几万、几十万的费用,冯啸辰也会毫不犹豫地让自己家族的企业掏出来,白白为国家做贡献。
一篇文章的署名权,对于简建平,或者胥文良、崔永峰他们,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但冯啸辰当年是经委的干部,并不准备走技术路线,所以在文章中署名没什么意义,还不如把署名权让给胥文良。当然,说没什么意义,也只是相对而言,有一个知名学者的头衔,对于机关干部也是很有用的,只是冯啸辰不屑于追求罢了。
赵健一直都知道冯啸辰是个大公无私的人,但他有一种想法,觉得冯啸辰现在如此,并不意味着在20多年前也是如此。毕竟,那时候冯啸辰只有20岁,世界观还未成型。可结合胥文良说的这段往事,赵健可以确定,冯啸辰从年轻时候开始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文良卖了半天关子,就是为了引出赵健的这句话。听到赵健这样说,他用一种倚老卖老的姿态对众人说道:“你们觉得一套弯辊串联装置很了不起,但对于小冯来说,不过是一个小发明而已。我们那十五项专利,每一项的价值都在千万美元以上,我们用那十五套专利从三立和克林兹手里换来的技术,价值上亿美元。你们想想看,如果小冯是一个贪财的人,他会把这样的技术无偿贡献出来吗”
“我明白了。”赵健拼命地点着头,“冯总的觉悟,真是值得我们仰望的,我们不能用对待常人的眼光来看待他。”
°文良意犹未尽,继续说道:“还有,你们如果觉得他把弯辊串联装置这样的技术卖给外国人,会对国家造成损失,那我也可以告诉你们,你们错了。这项技术,在当年对咱们国家的轧机制造并没有什么作用,因为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后来,我们学习了三立和克林兹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小冯专门找过我和永峰,给我们讲了几种新的弯棍串联技术,远比他卖给外国企业的技术要高明得多。也就是说,他其实是发明出了好几种技术,结果把最差的技术卖给了外国人,把最好的技术留下来了,分文不取,直接送给了秦重。”
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
“我当年的确是把手头的一些落后技术卖给了外国公司。”
在装备公司的办公室里,刚从京郊开会回来的冯啸辰,接受了赵健和王丰硕的问话。针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他直言不讳地说出了真相。
赵健和王丰硕此次找冯啸辰谈话,基本上就是一个程序性的操作了。胥文良拿出来的证据,直接解决了关于冯啸辰所出售图纸的技术来源问题。大家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能够指点胥文良、崔永峰写出经典论文的年轻人,发明一套弯辊串联装置是不在话下的,他或许在经验上还有欠缺,但构思有了,加上王伟龙的协助,完成设计并不困难。
所谓觉悟不够的指责,也是不成立的。他把小发明卖给外国人,把大发明无偿献给国家,这样的觉悟还不够高吗这些发明都是属于他个人的,卖给谁,国家根本无权干预。
至于说作为国家干部,偷偷地把自己发明的技术卖给外国人,是否违反规定,在当年或许是有问题的,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无所谓了,甚至可以说是敢于突破旧的传统观念束缚,算是改革先驱的那一类,是可以拿到报纸上去公开宣传的。
经过此前的调查,赵健和王丰硕对冯啸辰的崇拜已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虽然作为纪律部门的官员,是不应当对自己的调查对象产生这种感觉的。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