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t>
除了童威童猛、胡显胡俊、郑广郑庆这六员水军将领做为李俊的嫡系心腹将统领,而分掌出海舰队各部水军,以及趁机随行游览的一些水军开国勋将之外,还有两名齐朝开国建元时按从龙之功得赐封的弟兄也做为李俊身边的助手,而将一直打理每次出航远洋前后的诸般事宜。
如今身为皇亲国戚的飞天虎扈成,本来便一直经管着沿海各处市舶司海商事宜,他非但对南洋诸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更为熟悉,众多海商大贾也都乐意于听从他的安置。所以齐朝要打通连接南洋、天竺、阿拉伯半岛乃至东非贸易来往的海上通道,扈成也正是不可或缺的人选。
除了大批兴高采烈,而等候登船出航的商贾之外,由干吏统计记录精通青囊堪舆、星相天文、诸语通译、内外医科、海图绘制、农学耕作、修葺建筑,那边调拨集结过来的尽百来艘船舶会合,但见得海平面上樯橹相接、张帆如云,旋即又直往南海的方向行进而去。
待舰队进发至澎湖巡检司所处的海域,又有从广州、福州市舶司发付来会合的海舶加入进远洋的行列当中。碧波万顷、无边无际的海平面上黑压压一片,舰队铺开来出好几里远的距离,而许多制式又格外高大的巨舰位列中心处,前后左右也各有诸般海舶船只集结成庞大无对的阵型,也与十万规模以上的大军铺下的营盘阵势没有什么分别。
按萧唐先前所想,李俊第一次下西洋的路线,是经吕宋、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占婆、锡兰再到印度西海岸。沿途与临海诸邦各国建立友好往来的关系,逐步在各处海域要隘扎稳根基,而在下几次远洋航海时便要再打通孟加拉湾、波斯湾,阿拉伯南岸乃至到东非沿海的摩加迪沙等地的海上路线。
而庞大的舰队过了澎湖巡检司,于后世中国台湾岛南部高雄修葺的港汊进行物资补充,也是因未雨绸缪,海上航行但有机会则势必要维持补给充足,随即又出海启程,再往南行进不过四百里上下的航程,便已抵达后世菲律宾群岛当中面积最大,且西滨南海、东临太平洋,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岛隔海相望的吕宋岛。
虽然传闻说因吕宋岛南面海湾入口处海岬岩石高峻、形如木杵,当地人称为losung,故而唤作吕宋,而后世也有说法宋朝人因为贸易与战乱流亡到海外,为了缅怀自己的宋人身份则称此岛为吕宋,无论哪种说法正确,方今时节乃至正史元朝时商船确实常到此进行海贸互市,而后吕宋也于明朝洪武至永乐时期三次遣使与中土来往,直到郑和统率舰队至吕宋,奉朱棣诏书委任侨居海商许柴佬为吕宋总督统揽该国大权,大兴诸业,而吕宋国接受明朝安排欣然接受,也并没有因中土王朝在本地钦封官员而闹出任何风波。
换而言之,明朝时节的吕宋国小力薄,尚没有能力直辖统治全岛全境,虽然这与当初的大宋要到辽朝亲封个南院大王的情况别无两样,但按国情比较却不可相提并论。所以吕宋国乐意接受明朝在本国安置手握权柄的要臣,接受大量汉民侨居,以发展本地贸易经济的繁荣
那么如今以又早了将近百年的吕宋国体实力,而面对远洋而来的齐朝庞大舰队时,又将会作何反应?
李俊心说也终于到了自己施展拳脚的时候,而他也很清楚与吕宋国来往交涉过后,舰队经南洋各国,而再过马六甲往中南半岛的方向行进,在南面还有占婆、暹国、罗斛等国须去考量对方国情,再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招抚手段
而位于后世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诸国,其中罗斛、暹国两邦,如果按着正史的轨迹继续下去也终将会合并为一处,如此包含着暹、罗二字,在后世则被称之为:暹罗。</tent>
水浒任侠 </p>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