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不做官,但他也是个心系天下的人,经常周济周围的穷人,有次家乡大旱,他为救灾散尽家财,还把祖上留下来的外债让灾民去要账。还有一个传说是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国穷困交加,是范丹的救助才不至于让他饿死,其后还资助他回到鲁国。
分别的时候范丹问孔子什么时候还钱,孔子说这天底下有文字的地方就是我的门生,你们去要账就好了。所以在最初数来宝艺人不叫要钱,叫做替祖师爷要账,收钱的时候也是要求手心向下的,伸出竹板来让人把钱放在竹板上,这表明我们是要账不是讨钱。
再后来数来宝艺人就从乞丐中慢慢脱离了,开始了卖艺为生,慢慢演变到后来的快板艺术,也开始和相声这门艺术合流了,相声十二门功课里面就有数来宝一门,说相声都得会。tddgt
第七十七章 捣乱
数来宝的竹板跟普通快板一样,大板儿是两块,小的叫节子板儿是五块,拢共是七块板,一手拿一块对着打,边打边说。早年间的乞丐都是在大街上一路走,一路唱,在路过大小街铺的时候,他们就在店门前一站,开始数唱,数来宝的人从来是只要钱不要饭。
数来宝的唱词就叫“朝街词”,词基本上是固定的格式和合辙押韵的韵律,所以也叫趟子词,节奏就是“三三七”的节奏,两组三个字一组七个字,三三七的句子,三三七的节奏。
最初数来宝艺人表演的时候都是一只腿跪在地上,一来是数来宝艺人觉得自己地位低,不配站着唱;二来也是因为跪着唱外围的人看不见,他就得挤进来,这样沾子能圆的好一些,旧年间艺人作艺是非常不易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才翻了身。
何向东话也不多说,先是拿起竹板来了个打板过门儿。
咵哩哩咵,咵哩哩咵,咵哩哩咵,咵哩哩咵哩哩咵,咵哩哩咵哩哩咵
小伙子看这小孩打的竹板挺有意思,也不拦他,倒是看的挺好玩的,店里面两桌客人也看过来了,老者坐在椅子上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过何向东。
小伙子还说:“你唱快板得好好唱啊,唱不好我可不给你钱啊。”
何向东打板说道:“竹板打,进街来,
铺户这个买卖两边排。
是也有买,也有卖,
也有这个幌子和招牌。
金招牌,银招牌,
里里外外的挂出来。
说你也来,我也来,
大掌柜的发了财
您老发财我沾光,
路过相求来拜望。
一拜君,二拜臣,
三拜掌柜的大量人。
人量大,海量宽,
刘备老爷坐西川。
西川坐下了汉刘备,
保驾的臣,三千岁”
何向东的竹板的功底也不差,节奏很明快,他的基本功也扎实,吐字很清楚,跟着竹板的节奏走,听起来很富有节奏感。
小伙子眼前一亮,他是没想到这屁大点的孩子居然能说的这么好,有模有样的,太厉害了吧,柜台的老者也露出满意的微笑。
在那儿吃饭的两桌人也认出何向东来了,他们都是附近的住户,也都去连城里面听过相声,自然认识这个年幼的大角儿了,都在那里窃窃私语起来了。
“我在那边儿拐了个弯儿,
我扭项回头拜这家儿。
我拜了他,不拜你,
你说傻子没道理。
大掌柜的真不错,
站在门口儿一个劲儿的乐,
您把铜子儿给几个,
回家去好治饿。”
那小伙子也憋着坏笑,想逗何向东,他直接搭茬道:“要钱呐,我就不给,嘿,赶紧上别家要去。”
何向东看了他一眼,竹板也没停下来,继续唱道:“你叫我走,我这不能走,
走到了天黑空着手,
一分钱我这也没有,
傻子还得饿一宿,
我求掌柜的高高手,
你要给钱我就走”
小伙子来了兴趣了:“你这都能接的上啊,嗬,那我也不给,不是不给啊,我是没钱啊。”
“你说没有我说有,
这个票子洋钱柜里头。
你要有钱你不,
票子不会往外爬;
你要有钱你不动,
票子不会往外蹦;
不会爬,不会蹦,
我求掌柜的往外送。”
数来宝是没有规定的台词的,只要是合辙押韵的都可以,你想这数来宝最初是乞丐要钱唱的,能有准词么,都是跟店铺老板斗智斗勇现编的,三百六十行,见什么说什么。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