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张阔如长叹一口气,整个人像是苍老了好几分:“可惜他们却在被斗到下放的时候染病去世了,呵,我就跟死了儿子没两样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也心灰意冷了,决定再不说评书了,那年头也乱,我和我的夫人就浪迹天涯了,没想到兜兜转转最后还是来了天津,或许是上天怜悯吧,让我老来还得了一个儿子。
张阔如看着自己的儿子张清丰,张清丰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在他眼里他的父亲一直是一个很普通不过的厨子,谁能想到他还有这么坎坷的经历,句句如刀,椎心泣血,让他心里难受的很。
张阔如继续道:“有了孩子也算是安定下来了,我也一直在服装厂的食堂给人帮厨,养家糊口,挣得虽然没有以前多,但尚算安定,只可惜我老伴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没了,也是个没福分的人,唉。后来改革开放了也允许私人做生意了,我就开了这家小饭店。”
“我算不上是一个大好人,可我这一生从没做过坏事,从没害过人,让我穷困潦倒我认,让我孤苦伶仃我认,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也认了,可是”张阔如盯着何向东的眼睛一字一句说道:“可是让我这一脉绝了后,我不认,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呐”
何向东张了张嘴,却什么都说不过来,看着眼前这位老人,他的心里全是苦涩的味道。
张清丰更是哭成了一个泪人,他哽咽着用颤抖的声音说道:“爸爸我跟你学我跟你学评书我学我学”
张阔如仰着头,长长叹出一口气,眼神中尽是落寞:“清丰,我知道你是这好孩子,可是你真的不适合干这一行啊,而且你对曲艺一点不感兴趣。在你还小的时候我就动过这个心思,可是你真的不行啊,你但凡要是有一点天分,我就算是舍掉我这张老脸我也去求我那些师兄弟收下你,好让你承我的衣钵,只是可惜啊”
张阔如摇摇头,又看着何向东:“我本来以为我这一身本事要带到泥土里面去了,我要对不起师父的栽培了。可是,我遇到了你,我去听过你的相声,不止一次,你的天分真的很好,真的很好。”
“你如果没有来这里,再过上些日子我恐怕也会主动找你师父说你拜师的事情了。可是那天你却主动来我店里了,小家伙,你可知道我当时是有多么的开心,我当时真的认为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福分,让我这一脉命不该绝。”张阔如眼神中洋溢着激动的神彩,他道:“你以为真的我是想多收你钱吗,不是啊,我只是想你下次再来,我不只是想看你的本事,更想着的这是我们两拜师前的一个小游戏,我的第一个徒弟就是这样收下的,他比你更调皮捣蛋可惜啊”
张阔如叹了一口气,又看了眼何向东,又说了一声:“可惜啊”
“我”何向东欲言又止,他踟蹰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就是心里憋得难受。
张清丰红着眼睛看着何向东,郑重说道:“只要你肯拜我爸为师,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我”
张阔如摆摆手,故作轻松地笑了笑,说道:“缘分是前生早就的,我们今生没有师徒缘分罢了,不必强求,何向东你是个好孩子,你师父一定很欣慰有你这样一个徒弟。”
“对不起,张先生。”何向东给张阔如深鞠一躬,眼泪也悄然滑落。
张阔如站了起来,背着手,缓步走到门口,抬头看着天,默默叹了一声,说道:“罢了罢了,不拜师就不拜吧,但是我这一身本事不能绝了,何向东,你愿意跟着我学评书吗”
张清丰赶紧扭头期盼地看着何向东。
何向东一愣,然后很快反应过来,立马跪在地上,冲着张阔如的背影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
那一日,初冬的阳光很好,不暖不寒,何向东只记得老者的背影很孤单很凄凉,很落寞,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一直到了剧场里面他还是沉浸在下午的那个场景里面。
师父也看出他的怪异来了,问他他也什么都没说,就是一阵阵发呆,脑子里面很乱,却什么东西都没有,他就是想好好睡一觉,睡着了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所以他很早就回家了,这也是他到天津这么久以来,第一次这么早就回家,到家蒙头就睡,睡得很死。
其实对于艺人来说绝了后,指的不仅仅是没有子女,更重要的是没有传人,这一脉就绝了,没有人传承他的手艺和本事,跟没有子女养老送终是一样的,所以张阔如才那么期盼着能收何向东为徒。
也是可惜他的儿子没有这个天分,艺人收徒是不能父亲收儿子的,一定是要拜别人为师,但是可以跟着父亲学本事,传承父亲的衣钵。马派相声的传人马志明先生就是由侯宝林先生代师收徒,代拉为师弟的,但他继承却是他父亲马三立先生的衣钵,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日练完早功,何向东就直接去了张阔如家中,走的时候他还买了一份天津日报,他知道这位老先生爱看这个。
到了人家家里他还帮着扫地擦桌,打洗脸水,伺候张老吃饭,虽然他名义上并没有拜张先生为师,但在他心里一直是非常认可张阔如的,也把他当亲师父一样对待。
张阔如看何向东的眼神也充满了欣慰。
第八十三章 评书
评书不是背书,不是说原模原样把书背出来这就是评书了,评书头一个字就是评,先评后书,是要有评论的东西的在里面,每个评书人对书目的理解不同,说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正所谓千人千面,莫衷一是。
不过评书所要求的艺术风格还是比较统一的,首先一点它描绘的人物场景画面必须要细腻逼真,要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单靠一张嘴就能让观众有看电影的感觉,这没个几十年的功夫根本下不来。
评书里面刻画主要人物的时候,会对其外形等方面进行描述,这叫“开脸”,这讲究的就是细腻逼真,要让观众瞬间感受到角色,未见其人,先领其神,就如同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开脸就是:身高八尺,同字体格,面冠如玉。眉分八彩,目若郎星,鼻如玉柱,唇若丹朱,两耳有轮。羽扇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气质。
“世上行当甚多,唯有说书难习。装文装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戏。”评书这门艺术也是单靠着演员一张嘴,集生旦净丑于一身,冶万事万物于一炉,表演形式单一,效果却要求出奇的好。这一行成材率也是相当低,艺难习角难做。
从今天开始何向东也开始正式和张阔如学艺了,学习的第一天张阔如稍微向他介绍了一下评书的历史和规矩,然后就是基本功的练习。
正如预料中的那样,何向东的基本功很扎实,相声这门艺术和评书是非常接近的,他们教导弟子基本功的练习也是有共通之处的。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评书讲究说演评噱学。
首先一个说,评书自然是叙述故事了,这一行都是以说当先。相声也一样,绝大部分相声内容都是以说为主,何向东练了那么久的嘴上功夫,完全能做到疾徐快慢自如,道事叙理从容,这说的基本功自然没什么问题了,当然离句句警人心,听着自动容的地步还差得远。
评书中的演,就是对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演,要从多角度表现人物,这跟相声也有相似的地方,何向东开蒙的活儿就是五行诗,里面就涉及到了许多的历史人物,各种人物身段都是需要表现的,还有贯口里面涉及到的各种人物,虽说这跟评书里面有区别,不过底子打在这里呢,学起来也快。
评是评书里面的重中之重,评书不评,演员无能。评点可以交代故事的背景,也可以构造悬念,引导听众进入故事,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