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都市重生>相声大师> 分节阅读 27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70(2 / 2)

去年春晚的那场厮杀还历历在目,何向东先是和侯三爷搭档,引发了众怒,严亮等人也纷纷带来了自己孩子,后来事情终于闹大了,这些长辈全都被赶走了。

同行都认为这些太子党算是彻底完蛋了,谁知道没有了侯三爷的何向东反而绽放出了无与伦比的光彩,他与薛果两个人压得其他人都抬不起头来,可是最终却还是因为传统相声的关系,两人节目被砍。

但他们依然震动了相声界,老前辈们纷纷侧目,只不过这一次就没有了这两个年轻人的身影了。

春晚这场盛宴依然在进行着,只是与何向东无关了,播出的时候,何向东也只是匆匆看了几眼,便兴趣缺缺了。

新世纪终于来了,二十一世纪,2000年,这是新的一年,也是向文社搬家之后新的一年,向文社在何向东等人的经营下,在邱武宇的帮助下,已经渐渐恢复了元气,有了当初老向文社的风采了。

一切都在变好。

2000年牡丹奖颁奖,最后的结果公布了,何向东虽然评书和相声两门都拿了一个第一,但是最后颁奖的时候他只拿了一个奖项。

这个结果也在何向东的预料之中,牡丹奖名额有限,是不可能给他一个人两个名额的。

这个奖项是评书的牡丹奖,相声,他没有拿奖。

牡丹奖是曲艺界打算复兴曲艺的一种方式,得奖的艺人随后都在电视台报纸等各大媒体曝光了,曲艺界也的确做出努力了,可惜这一切与何向东无关,他拿了奖就继续潜心扎在向文社里面了,低调的不得了。

媒体还有曲艺界仿佛都忘了还有何向东这个人物了,仿佛忘了那个艺压全国群雄,一个人压下了相声和评书两大门派所有高手的惊才绝艳的天骄了。

何向东对此没有任何表示,但他感觉自己很对不起薛果,所以颁奖那天他都没有去领奖,奖杯还是主办方寄过来的。

人总是健忘的,再大的灾难,在两三年之后都会渐渐忘记掉,等到旁人提醒的时候才恍然惊醒,曾经居然还发生过这件大事。

连天灾都是如此,就更何况只是一个人呢,还是一个并没有太大名气的人。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忙碌着,为生活打拼着,哪里有空去怀念一个本就不熟的人啊。

何向东还一直很低调,低调到让所有人都忽视了他。

转眼间四年过去了,这四年何向东一直埋头在向文社的发展和徒弟的培养之中,没跟主流相声界接触,也没有上电视,连当初要联手封杀何向东的那些相声大腕儿都忘了这个人了。

侯三爷也找过何向东几次,他还是不想放弃这个人才,想把他带上电视,还想让他重返文工团,可是何向东都婉拒了。

侯三爷终于对何向东绝望了,深深一叹之后,离开了。

现在的何向东就真正是变成了一个没有名气的最普通不过民间相声艺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一个被相声界遗忘的人。

相声界确实已经想不起来还有何向东这个人了,想不起来还有一个那么热爱传统相声的人了,甚至连何向东曾经工作过的文工团的同事们都想不起他来了。

这些人都想不起来那个在西线大型慰问演出上惊才绝艳的人物了,这些人都想不起来那个靠着单口相声就能把全场观众留到最后的天才演员了。

是的,他们都忘了,人总是健忘的,不是吗

相声界年轻一辈也忘了那个曾经让他们感到压力的名字了,大腕儿们也忘了那个大肆宣扬相声十二门功课的年轻小伙子了。

除了和何向东关系很好的那几个相声演员之外,其他人真的忘了他了,连当初对何向东非常看好的,笃定他能龙飞九霄的严亮都忘了了。

是的,相声界已经没人记得何向东了。

新世纪以来,科技发展迅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娱乐业也在快速发展着,人们的娱乐选择更多样化了,曲艺也更一步没落了,现在的曲艺好像是真的没人听了。都快死了,国家倒是也花力气拯救了,可惜真的收效甚微。

好消息也有,民间也多了一些曲艺园子,北京城里面也多了几家相声小剧场,最出名的就是斗爷的周末相声俱乐部,03年开的,虽然常常有相声大腕儿去串场,可依然是惨淡经营,要不是靠着向政府申请资助,恐怕还得赔了。

相声惨淡,真正的惨淡啊,大批相声演员已经改行了,都开始多栖登陆了,其中演电影演小品的居多,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马老师的徒弟冯爷,他当年也是相声界一位响当当的腕儿,现在也都开始演小品了,相声反而很少说了。

坊间还有传闻说冯爷打算推动相声小品化,用小品的方式来演绎相声,丰富相声的表演形式,给相声注入新的活力。

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不过这一切与向文社无关,与何向东无关,这是一家传统的相声班子,学的是真正的传统相声。

在相声界都在高举着求新求变救相声的大旗的时候,就只有这么一家在坚持着传统相声。

而现在是2003年10月。

第五百二十九章 徒弟

北京大兴一家农家小院,房子是新盖的,外墙上还贴上了洁白的瓷砖,看起来很显眼,这种瓷砖房子再过几年也就落伍了,不过在二十一世纪初在农村还是相当流行的。

这房子是大兴农村的房子,也保留了农村人典型的特点,就是院子做的很大,房子刚刚一百平,院子居然也有一百平。

秋日的清晨,天气不寒不热,秋风吹在身上很舒服,干净爽利。今天这农家小院里面待的不是农民,因为这些人手上拿着着的家伙事儿不是农具。

小院里面站着四个小年轻,手上家伙各异,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子双手拿着快板熟练地打着:“咵哩哩咵哩哩咵,咵哩哩咵哩哩咵,小小的宝盒一块铜,能工巧匠把它造成。四块铜梆加一木,三面儿黑一面儿红。虽然说不是值钱的宝,万贯家财宝盒里边盛”

清秀小伙子快板打的极稳,语速富有节奏感,但丝毫不贪快,表情神态中也透露出一股子从容不迫的稳重感。

“宝盒落到光棍人手,荒滩大会搭起了宝棚。仓啷啷,铜锣一响开了宝,围了个里七层可是外八层。里七层蹲到地下要押宝,外八层站在一旁打糠灯”

清秀小伙子旁边站着的一个青年人,长得胖胖的,这小子正在背贯口:“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晾肉、香肠儿”

胖青年边上是一个小孩子,这孩子大约也就是八九岁的样子,但是小模样长得方正,虎头虎脑的,很可爱,很机灵。

这孩子拿着一对玉子在唱太平歌词,别看模样不大,但是身上的范儿却是十足,玉子也使的相当利索,嗓音还带着明显的童稚音,但是也很有几分味道了,是个不错的苗子。

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小鬼头在墙角跟站着,也就只有这货没有练早课,孩子耷拉着脑袋,但是一对漆黑的眸子却在机灵地转着,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坏主意,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老实孩子。

这小鬼头对面站着的就是一个庞大的身躯,这身躯的主人黑着脸,面色阴沉,神情不善地盯着面前的小鬼头。

小鬼头就是小鬼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