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向文社年纪最小的演员了。
可别看他们年纪小,他们的地位可不低。
就拿薛果家的孩子小薛来说,这可是何向东的首批弟子中的一个啊,别看他还没有桌子高,可他入门早啊。
像后面进入相声研习社的那帮学徒,就像陶方白还有李耕等人,见了小薛,他们可是都要叫师哥的,尽管这小破孩才八岁大。
至于何向东的儿子小何,那是薛果的开山大弟子,甭管薛果以后收多少徒弟,也甭管人家年纪多大,见了小何都得叫哥。
这两人老厉害了。
毕竟是相声演员的儿子,两人一点都不怵场面了,见了观众鞠了一躬,便分开站在两边了。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研习社的学徒们,一对一对出来,分开站在两旁。
向文社的出场的顺序是按照腕儿大腕儿小来算的,腕儿小的排在前面,腕儿大的放在后面。
随着演员们的不断出场,好些人这才发现,原来向文社的队伍居然已经这么壮大了。
台下也还坐着一个面容和煦的中年男人,相声名家,高秉生。他之前给酉戌班站过台的,大家都以为他是支持酉戌班的,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今天居然来看向文社的大周年大庆演出了。
高秉生今天过来,谁也没去惊动,就自己默默坐在台下。看着台上向文社人才鼎盛的样子,又听着观众时不时发出的欢呼声,他原本就很和煦的面容就更带着了几分笑容。
何向东和薛果是压轴出场的,毕竟他们才是大角儿,连张文海和范文泉两位老先生都是排在倒二出来的。
当何向东和薛果出来的,全场观众都发出了无比热烈的欢呼,这相声还没说,观众的情绪就已经全都起来了。
何向东和薛果走到台前,其他演员围在他们身后,放眼望去,台上黑压压一片人,好不壮观。
第七百九十章 若无不公
1996年,方文岐为了不拖累徒弟,自己偷偷离开,跑到上海去投奔自己的好朋友张玉树去了。
而何向东为了相声,也为了师父,跟着柏强一头扎进了北京城,扎进了相声的发源地。
后来他重遇了自己的师叔范文泉,又经过范文泉的引见,认识了张文海。
那一年的何向东21岁。
爷仨在北京城找了一家改装过的小电影院,开张了向文社这场买卖。
一路风雨,一路兼程。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2006年,何向东31岁,他已经是好几十个人的师父了。
而向文社也由最初的三个人发展到了今天这个规模,台上黑压压站着好几十人,这都是日后相声界的中坚力量,这都是日后何向东复兴相声的重要力量。
他们是希望。
张文海尽管现在身体已经很差了,可他脸上洋溢着的兴奋和喜悦之色,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这种喜色都把他的病容给盖住了。
何向东曾经问过张文海和范文泉,问他们在当初他们有没有想过向文社会有今天这个模样。
张文海和范文泉给他的回答是相信,一直都相信,一直都坚信。
而他们也终究是做到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啊。
何向东在台前,笑着说道:“人来的不少啊”
半句话说完,台下嘘声顿时响成一片。
“噫”
何向东哈哈大笑。
薛果也笑着劝道:“您呀,可别再提那空座的事儿了,今儿啊,咱们没空座儿,都满了。”
何向东也笑。
台上台下非常欢乐。
何向东看着观众席,说道:“今天是我们向文社开张的十周年大庆,人家别的买卖,遇到十周年五周年的,都会有打着促销,或者抽奖什么的,那么我们这档子买卖呢,您诸位放心,是绝对没有的。”
薛果一下子就急了,嚷嚷道:“没有你说他干嘛。”
观众瞬间爆笑出来,他们就喜欢看何向东这么不要脸的样子。
何向东得了便宜还卖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毕竟我是一个专一的男人,一般轻易不会变卦的。”
“噫”嘘声响成一片。
这正经相声还没说呢,台下就已经这么兴奋了,这要是等会儿相声一说,这效果还不得炸裂了呀。
何向东道:“好了好了,不玩笑啊,今天是咱们的大日子。”
薛果也捧道:“对,十年大庆。”
何向东用手指了指后面,说道:“十年前,我和我们的张文海张先生还有我师叔范文泉爷仨一起创办了向文社,那时候只有我们三个人。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这个团伙是越来越壮大了。”
薛果乐了:“团伙啊那您是山鸡还是陈浩南啊”
薛果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台下顿时笑成了一片。
何向东也笑着看了薛果一眼,薛果今儿倒是也很兴奋啊,他回了一句:“别闹,台下坐着这么多演艺界同行,还有我们影帝褚青也来了,别提演戏,省的在人家面前露怯。”
薛果也笑了两声。
何向东继续道:“我前面也跟我们褚青老师聊天,我说我也不会演戏,就会说个相声,我说我这辈子估计也拿不了影帝,但我努努力,估计还能拿下俩影后来。”
“噫”又是一片嘘声。
薛果还在一旁说道:“那您多努力,记得分我两个。”
“哈哈”何向东自己都笑出了声。
台下又是一片笑声。
何向东收了收笑容,说道:“今天也来了我们很多好朋友,还有我们东西两个区的区长,还有我们的徐局长,诚惶诚恐啊,诸位,多捧了。”
何向东一拱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