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那老团鱼嘴叼,我们家的鲫鱼它才喜欢吃”
等到拿着一饭盒小鲫鱼来到祠堂后边,沿着塘子那可就乌泱泱的已经给村民围满了,后边的压着前边的肩膀,在那里垫着脚观瞧。
李君阁上去说道:“大家别这样啊,你们这样人家摄制组的都没法取景了,好歹都躲到摄影机背后去啊”
梁慧丽跟阿音也忙着招呼:“这片子拍出来会在电视里播的,大家到时候看就好了嘛请配合一下摄制组的工作人家从北京老远来的,别让人笑话李家沟的人不通礼数”
第148章 采访
这话有效果,村民们陆陆续续都跑到摄影机后边来了。
张老师擦了一把汗,说道:“哎呀你们李家沟的乡亲太热情了。”
李君阁翻出鲫鱼来,对张老师说道:“明天你单独采访他们才会知道啥叫热情,赶紧开始吧,怎么拍”
张老师说:“先让甲鱼出来我们看看。”
李君阁拿出一尾鲫鱼递给他,张老师猛摆手:“你上你上”
李君阁暗爽,这张老师嘴上说着不迷信,其实心里也发虚呢
拎着鱼尾巴在水塘边上晃了晃,一个大背壳冒了上来。
摄影对着老团鱼一通猛拍。
李君阁逗引了鲫鱼几下,然后将鲫鱼抛给老团鱼吃了。
然后问道:“接下来做啥”
张老师明显被团鱼的个头惊着了:“这甲鱼有多大啊”
李君阁说道:“没有具体量过啊,估摸着背壳直径有一米出头。”
张老师这才回过神来,说道:“再喂几条,我们补些镜头。”
李君阁说道:“真没啥可怕的,要不张老师我们一起来喂”
张老师想了一下,说道:“行,我也上个镜头,让大家知道这个其实没啥神异的。”
李君阁又在心里头翻白眼:“然而刚才你的表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拍完这些,两人约好第二天的采访事宜,李君阁这才回家歇着。
第二天一大早,李君阁带着白大他们出来遛弯,就见到有村民们正在接受采访呢。
“这位老乡,你认为你们村的老甲鱼有灵异吗”
“吴老师说了,要讲科学,那就是一个大团鱼。”
“呃请问吴老师是谁”
“吴老师是我们农技站的,懂得可多了,我们农事上有啥不懂的都问他来着。”
“哦,那你自己相信这个甲鱼有灵异吗”
“四祖宗说了,要存着敬而不求之心。”
“呃四祖宗又是谁”
“四祖宗我们李家沟辈分最老的老人,就住祠堂边上。”
“哦,那你自己相信这个甲鱼有灵异吗”
“这个嘛哈哈哈我要去移油菜秧子了,我得走了,您再去问问别人哈”
“两位老乡下棋呢我是央视记者,请问你们认为村里的老甲鱼有灵异吗”
“这个应该没有吧”
“谁说没有没有怎么跟着皮娃回祠堂了”
“哎呀你个死人人家皮娃说了不要乱传,风言风语的好说不好听,到时候说我们李家沟有妖怪”
“妖怪怕啥皮娃还说了,早年间还有妖怪来跟我李家祖宗当丫鬟呢这老团鱼我看了有些日子了,也是个懂礼的”
“呃等等老乡,你们说的妖怪当丫鬟又是咋回事”
“哦,这个故事可比老团鱼的传说还老了,早年间慎清公告老还乡,带着上河李家来到这李家沟”
“这位老乡,请问你对你们村甲鱼这事怎么看”
“哎呀小同志这事你问我就算问着了。”
“嗯这话怎么说”
“嘿嘿,老团鱼回来那天我可就上网查过了,闽州有个承天寺,那边放生池里也住着一个老团鱼,跟我们村这个差不多大小”
“哟你还会上网呢”
“瞧你这话说的,我们村祠堂里有个小图书馆,有几台电脑,我们没事都爱去看看。”
“那你可是见多识广了,能跟我说说这事怎么解释吗”
“嗯,那我跟你说说啊,这团鱼为啥喜欢住到寺庙祠堂边上呢,科学的解释应该叫躲雷”
“”
“哟,这位婆婆您做针线呢,啧啧这手艺真好”
“哎哟娃娃您真会说话,梁丫头说这叫女红,前些日子还在我家拿了两本绣样去描呢,说是啥非遗。”
“哦,那婆婆您贵姓啊”
“免贵我姓王。”
“王婆婆,我是央视的记者,我就想问问你对祠堂后边的大甲鱼怎么看”
“要我说吧,这大甲鱼也怪可怜的,老伴老伴,这老了没伴那可就孤清了,我本来想着去盘鳌乡买个母团鱼放塘里去的,一想不行,这可都差着辈分呢”
“呃婆婆您忙着,我再去采访下别的村民”
“欸别走啊,我想着你们央视这么神通广大的,能不能喂喂”
李君阁脑门子上汗都下来了,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来到祠堂里边,张老师正跟四爷爷一起翻书呢,四爷爷正在竹纸老书上给他找慎清公跟狐仙丫鬟的记录,还有盘鳌乡老团鱼的记录。
李君阁就说道:“张老师这样怕是不行啊,村民们正在接受采访呢,一个个说得神神叨叨的,你看要不要村里出面制止一下”
张老师连忙说道:“可别,你又忘记我们节目的风格了前边搞得越玄乎越能吸引眼球”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