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都市重生>回到山沟去种田> 分节阅读 25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51(1 / 2)

,绿中泛黄的槐花开得正美,蜜蜂们忙得不要不要的,在花丛里钻进钻出。

李君阁看着槐花口水都要下来了,对阿音说道:“李家沟的荔枝和槐花开在同一时候,槐花蜜淡,荔枝蜜浓,菜花蜜刺鼻,嘿嘿嘿,又到骚扰药师叔的时候了。这两样抹馒头刷兔子刷鸭子可是一绝呢”

阿音奇怪道:“刷兔子是蜜渍兔,刷鸭子是什么菜”

李雨松说道:“哎哟阿音姐姐你连甜皮鸭都没吃过二皮叔做的甜皮鸭可好吃了。”

阿音还真没吃过,所以不知道味道,因此也就没有纠结这个问题,反而是蜂蜜引发了另一个话题:“二皮,为什么我读书的时候,在超市里边买的蜂蜜,和在家里拿的不一样”

李君阁笑道:“这个差别太大了,自然界中有好几种永不过期的食品,醋,酒,盐,糖,蜂蜜。”

“不过这里有个有两个前提,一是天然形成,二是浓度足够高。像李家沟和苗寨出的那种凝结成硬猪油状的天然蜂蜜,考古学家在金字塔里发现过,到现在三千多年了也没变质。”

“超市里的蜂蜜产品,很多没有在蜂巢里经过充分的发酵,而且水分太多,浓度不够,又经过高温,调配等多种手段,过一段时间会酸败也正常。”

“当然天然蜂蜜也不是越久放越好,蜂蜜中除了糖,还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些物质存放过久,也会分解,降解,挥发,失效,以此天然蜂蜜还是在两年内吃完比较好,不然就只剩糖了。”

阿音这才恍然:“难怪了,超市里买的开盖后放一段时间会酸,我们苗寨的就没问题,原来是这个原因。”

李君阁笑道:“这些都是生活的智慧,往小了说,懂这些才不上当。比如槐花蜜,那就颜色淡,不易结晶,水分最多,需要尽快吃;荔枝蜜其次,放一段时间后下面会凝结成膏状,上面部分水分多,也要先吃;至于菜花蜜,含水量最少,最耐久放,而且刺鼻的味道存放一段时间后,会转为柔和浓郁。等回去我带你去药师叔那里看看,你就明白了。”

阿音笑道:“还是那句话,留心处处皆学问是吧”

李君阁牵着阿音的手说道:“是啊,刚刚是往小了说,要是往大了说呢阿音啊,我们以前花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读书上,农事和农村生活的经验,是我们的短板。想要跟乡亲们无障碍交流,那就要沉下心来跟他们学习。懂得这些,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工作才好做。”

阿音点点头,说道:“我现在闲下来就跟奶奶学女红,看来以后还要多跟她老人家请教这些生活经验才是。”

李君阁循循善诱:“是的呀,还有三从四德也要捡起来,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你看奶奶这辈子实践得多好”

没等说完,阿音就给了李君阁一胳膊肘:“你起开老奸巨猾的家伙前边的都有道理咯咯咯最后这句绝对是你夹带的私货”

来到盘鳌乡,青石故径的石碑已经立在了路边,李君阁就顺势给娃子们讲解了一番其中的典故意思,同时也讲了故径的来历,埋没的原因,李家的传统。

都跟自己的祖先有关系,娃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第363章 未来的科学家

来到小广场,现在这一带已经封闭起来了,古建已经修缮了小半,广场也已经修好,那些被破坏的石板,断裂的石凳,被乡亲们拿来当磨刀石磨得凹陷的护栏,都已经更换。

斑驳的阳光透过大榕树的树影,在地上洒下点点光斑,行走其间,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

几棵老树,都修建了青石石板护栏保护起来,石板上雕镂着古代戏剧人物的浅浮雕。

通向水里的石阶也整饬一新,两侧也修建起了青石栏杆,整个广场显得幽静,典雅。

这是典型的宋代村落风格,当然在那个时候也得是出过土豪高官们的村落才是这个样子。

四周的建筑,一些原来长草的断壁,剥落的泥墙,被掏成麻雀窝的砖洞,干裂的大门也全部恢复了。

古村原址仿佛一位大家闺秀,经历了岁月的磨难,被打入生活的深渊后重新坚强地站了起来,岁月和生活的淬炼,让它更优雅,更沉静,现在也更加的雍容。

这里娃子们都熟悉,这下子旧貌换新颜,一个个惊讶得不行,高喊二皮叔二皮叔,下河李家的村子原先就是这个样子的吗

李君阁笑眯眯地解释道:“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了,不过那个时候的娃子们可没你们幸福。”

“一大早的先要起来卖屎尿,然后涮马桶,挑水,给大人做饭,然后才能去村学念书。”

“念得不好的,老师拿戒尺啪啪啪打板子。打完回家爸妈一看,哟,手都是肿的,那就是没好好读书被老师收拾了,于是拿起黄荆棍儿在屁股上啪啪啪又来一顿,然后罚跪在祖宗牌位前背书写字去”

王美娴一听不干了:“二皮叔你骗人没听说过屎尿能卖钱的一听就是假的”

李君阁哈哈大笑:“真的呀别说那个时候了,不信你回去问你爷爷,他们小时候肯定都还见过。”

“那个时候啊,整个国家的肥料都不够,因此很多时候还要靠农家肥,绿肥。农家肥就是牲畜禽类的粪便,再不够就得去城里花钱收,收来挖个坑让它们发酵成肥,对了,你们芋头哥哥不就掉进那样的坑里去过一次吗”

一群娃子笑得都不行了:“芋头哥哥太笨了,偷青都不会”

李君阁继续说道:“绿肥就是稻草秸秆红薯藤之类,埋在土里也能重新分解成肥料。现在我们李家沟又重新走回那模式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肥料虽然没有化肥肥力那么好,可是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使土壤板结,退化。”

王美娴说道:“对对,以前我看小表叔埋过红薯藤”

说话间,李君阁将大家领到一处小院里。

这里是孙老和大师兄临时的居所。

留宠物们在外面守着,李君阁取下篮子,推开了黑漆铜环的大门。

跨过门槛,迎面是一个小天井,青石铺地,周围一圈比中间高出一梯,两者之间还有一道不宽的走水阳沟。

门和天井之间有五六个平方的小厅,上面是雕花木梁,木梁上头青瓦遮顶,老时间里门房拖条长凳往这里一坐,就是一个迎客的小空间。

围着天井是一圈屋檐,屋檐有雕梁画栋支撑着,下雨的话可以从两侧进入到院内。

天井陈设不多,中间一口圆形的青花鱼莲纹的大瓷缸,里头种着睡莲,几尾草金鱼,往里月亮型的二进门两侧是两个小花圃,一边种着一棵紫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