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竹筒上的小孔开始往外冒水蒸气,李君阁笑道:“行了,不用管它,我们搭棚子去。”
棚子简单,李君阁以前每年都要用玉米秸秆搭好些个,现在搭竹架棕榈叶的,自然也不在话下,两人边聊天边干活,没一会,一个绿油油的大棕榈棚子就搭好了。
搭完棚子,李君阁又找了块巴掌宽的干毛竹片,在石头上磨出一个铲子,开始挖排水沟。
诸事做完,李君阁将烧好的苔藓引火碳移到棚子中保存。
看着棚子内的地面,对阿音说道:“这样睡地上可不行,还有时间,要不我们做个凉板儿”
凉板儿就是竹床,做法其实也非常简单,将竹子剖成三指宽的竹片,那手锯背刮去边缘毛刺,两头拿开槽的竹筒夹住,然后再在大毛竹上锯出洞口,将夹竹片的竹筒两头留出的多余部分钉进毛竹筒里,一张最简易的凉床就做好了。
当然光这样不行,大毛竹中间也要锯出口子,插入两头尖的竹板做横梁,人睡上去才不会塌掉。
不过现在都是青竹子,即使有横梁,硬度也还达不到要求,本来两个竹马就够的,李君阁只能多做了几个,将它撑离地面,再铺上干草,这才达到能躺人的程度。
趟到竹床上试了试舒适度,李君阁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拍了拍身侧的空位,对阿音说道:“今天的大活就算做完了,来,阿音,躺下休息一会儿。”
阿音轻轻躺到他的身边说道:“二皮,我觉得这样生活五十天,难度有点大啊”
李君阁笑道:“阿音啊,这才第一天,你算算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有了火,有了水,有了住处,发现了肉类,蔬菜,水果,竹子,藤条”
“这里气候白天温度二十七八度,晚上二十度左右,简直就是天堂啊,都不用找被子。”
“基本的生活保障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努力过好而已,你是刚到一个新环境里,觉得紧张,过两天习惯了就好了。”
第456章 烤鱼,水桶
李君阁说道:“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做好计划,分出轻重主次,开始生产劳动,合理安排好时间。我们来合计一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可以同步进行。”
阿音当村长都一年了,思路条理是非常清晰的,说道:“我们要找一个开头,向一棵小树一样,先是出芽,然后慢慢长出枝杈”
李君阁笑道:“我突然想到一句诗,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哈哈哈,我古蜀先民是怎么筚路蓝缕开疆拓土的”
阿音说道:“丝织业和捕鱼业。不过我们没蚕养啊”
说完突然坐起身来,“啊我在采棕榈叶子的时候看到一样东西,不知道是不是,走走,快跟我去看看”
李君阁说道:“什么东西这么着急”
阿音说道:“哎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我走吧,到了就知道了。”
两人赶紧起身往林子里走去,来到一边密密的灌木丛边,阿音拿手指着它们:“看”
这一片全是两三米高的笔直小灌木,杆子比大拇指粗一圈,咋一看有点像当盆景摆设用的水竹,细看又不是,枝上有沟槽,叶子全裂,裂片如同长长的批针,整张叶子像一个没有掌心的手掌。
李君阁拿手捏着一张叶片观瞧:“阿音,这是麻”
阿音点头:“我觉得应该是,但是是什么麻不能确定。”
李君阁说道:“我也觉得是,要真是麻的话哎哟这好处多可活也多啊”
阿音笑着拍了他一下:“农村娃还怕啥活多,要不砍一棵回去试试”
李君阁拿脚贴着一棵植物底部将它踩倒:“纤维出来了,我们弄一棵回去试试”
将植物杆子弄断容易,将皮弄断却不容易,李君阁连扭带揣才将植物齐根搞断:“我的个去,这皮真结实,得,管它是不是麻,绝对也能当麻用就叫它麻了”
阿音也笑了:“要真是这样,那我就做蚕丛,你就做鱼凫,我们不靠大海,也能活下去”
李君阁笑道:“活下去要求也太低了了,我们要活出花儿来才行”
拿着麻皮回到营地,李君阁将它放在火塘背后烘上,这就快到晚饭的时间了。
两人一起来到湖边,阿音采野菜,洗衣服,李君阁去起鱼笼。
鱼笼一起来李君阁就哈哈大笑:“我的个去,这里是从来没人来过吗这五十天吃鱼都得吃腻哟”
阿音还没有走两步呢,跑回来一看:“呀这就好几条了”
只见鱼笼底部,鳝鱼笼子上面一层,一群小鱼在乱跳,第二层里几条鲶鱼扭来扭去,每条都有一两斤。
第二个鱼笼也是,除了头两层,第三层里还有条大的,足有三四斤。
将第二个鱼笼放了回去,将第一个拿上岸,解开二三层口子,抓了两条鲶鱼出来串到藤条上,又重新将笼子扎好放回水里,李君阁笑道:“呵呵呵,要在这里当打鱼的,那真是要发财哟”
阿音笑道:“这里整个国家的人都喜欢吃海鱼,可不是便宜了我们吗”
李君阁笑道:“别采野菜了,那边有几株香茅,今晚我们就弄香茅烤鱼,早点吃完晚上还可以干点别的活。”
在旁边拍摄的摄制小组都惊呆了,这两公母可以的,今晚上吃得比老子们都要好
将两条鲶鱼在水边收拾干净,把内脏塞到鱼笼里做诱饵,李君阁看到水井里已经有半井水了,对阿音说道:“吃完鱼就编水桶,明天来淘井,三次过后就不怕没干净水喝了。”
两人美滋滋地拎着鱼和香茅回到营地,半道上李君阁又采到几棵野葱,一颗薄荷。
回到营地,李君阁将鱼泡串到竹尖上挂起来,拿手锯背面把鱼拉成鱼块,洒上捶茸的南姜,掐成节的野葱,几张薄荷叶子,先用香蒲扎起来,再拿荷叶包上,外面糊上泥,埋火堆下烧着。
另一边,拿竹槽用摘耳根煮水,野外喝点草药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天色已经开始转暗,两人就着火光一边编藤框一边聊天。
先用三根竹条架好筋骨,再在上边拿藤条转框底,等框底大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将竹条折弯编框璧,最后将竹条左右两边的三根筋骨各像编辫子一样编到一处,然后弯叠起来拿藤条穿插扎到一起,就变成了两个带着长长的提手的藤桶。
将藤桶放到火塘边烤着脱水,李君阁让阿音拿一根一米五六的粗竹竿,用手锯在头子上一直一斜切出口子,做成一根能挂住藤桶的扁担,自己去拿粗木棒在石板上敲木炭。
阿音做完挑水扁担,也将它拿到火塘边烘上,这才过来将李君阁敲碎的木炭放藤桶里,将藤桶当做筛子,筛出细末,堆到铺在地上的一张芭蕉叶上。
待到筛得差不多了,两人从竹筒里倒水洗手,然后开始吃鱼。
泥团一剥开,香味就出来了,李君阁笑道:“没办法了,只有这样才能锁住水分,就是差了盐而已。”
阿音拿手指夹了一块鱼肉放嘴里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