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泰昌元年、公元1604年秋,大不里士城笼罩在晨雾与硝烟交织的氛围中。奥斯曼帝国的火炮声仿佛还在阿拉斯河畔回荡,波斯帝国的统治者阿巴斯一世站在萨法维王朝大不里士的旧宫城墙上,凝视着城外被战火焚毁的村庄。
这位33岁的沙阿正值盛年,上唇留着两撇刀锋般的胡子,鹰视狼顾,顾盼自雄。此刻的他身着锁子甲,外罩绣有十二伊玛目纹章的丝绸长袍,腰间悬挂着镶满红宝石的波斯弯刀。
他的右手习惯性地摩挲着刀柄,左手则握着一封来自阿拉威尔迪汗于凌晨派人快马加鞭送抵御前的密信——十多天之前,明朝安西总督李廷机与自己的特使阿拉威尔迪汗会晤,提出了震撼性的合作方案。
“沙阿陛下,大维齐尔阿拉威尔迪汗求见。”宦官的通报声打破了死寂。阿巴斯转身时,晨曦恰好穿透云层,照亮了他鹰隼般的面容——鼻梁高挺,眼眸深邃如黑海,胡须修剪得如同两把锋利的匕首。
“看来,我的大维齐尔依旧精力旺盛,信使快马加鞭而来,也只比他快了半日。”阿巴斯一世面无表情的评价了一句,这才缓缓道,“召集诸位重臣于议事厅候驾。”
不多时,富丽堂皇的议政厅内,六位身着华丽锦袍的大臣早已等候多时。他们分别是:
阿拉威尔迪汗:大维齐尔,年近五旬,阿塞拜疆土库曼部落领袖,帝国军事与财政的实际掌控者,曾在1598年收复大不里士战役中大败奥斯曼。
米尔扎萨利赫:外交大臣,亚美尼亚裔,精通五国语言,曾出使伊斯坦布尔,深谙东西方外交权谋。
戈拉姆阿里汗:禁军统领,格鲁吉亚奴隶出身的军事改革派,主导建立了波斯第一支成建制的火枪部队“图凡奇”。
谢赫阿里扎甘内:财政大臣,库尔德人,掌控帝国税收与丝绸之路贸易,对霍尔木兹海峡关税了如指掌。
穆罕默德库利汗沙姆鲁:土库曼部落长老,是一位威望素著的传统军事贵族,对火器改革持保守态度。
沙姆斯丁拉齐:首席穆夫提,叶派(读者在这个词之前自行脑补一个字)领袖,负责从教义层面论证政策合法性。
当宫廷宦官们簇拥着阿巴斯一世来到并落座之后,阿拉威尔迪汗率先开口,他的声音如重锤击打铜鼓:“沙阿陛下想必已经提前看过了我的密信,正如您所见,明朝提出的条件堪称双刃剑——他们愿意提供‘三号炮’的青铜铸造工艺和改良火绳枪机,但要求我们开放呼罗珊商道,允许其商队直达波斯湾,并在阿巴斯港设立免税货栈。”
说话间,他将一卷绘有明军火炮的羊皮图铺在案上,炮管内壁的膛线纹路在细节图上画得清晰可见。显然,他们已经注意到膛线的特殊,虽然还不知其实效,更不知如何拉出膛线,但却非常认真的通过图画记录了下来。
“这算是异教徒的施舍吗?”穆罕默德库利汗猛然起身,金饰头巾上的祖母绿坠饰撞击着胸甲,“我们沙姆鲁铁骑曾在马赞德兰踏平帖木儿后裔的叛军,何须依赖明朝人的‘奇技淫巧’?依我看,他们的火器在潮湿的两河流域根本打不响!”
戈拉姆阿里汗按捺不住,格鲁吉亚口音中带着金属般的冷硬:“长老看来并没有听说过明军的‘三段击’战术?据我方潜伏在布哈拉城的间谍报告,明军围困布哈拉城时曾经发动佯攻……
即使只是佯攻,但间谍们看得很清楚,明军的火枪兵甚至能在马背上完成装填,而射速更比我们的‘图凡奇’快了一倍!”他转向阿巴斯,单膝跪地,“沙阿陛下,去年在纳希切万,若我们有这样的火器,奥斯曼的‘耶尼切里’军团就不只是败退,而应该溃不成军了。”
谢赫阿里扎甘内拈着自己的大胡子插话道:“霍尔木兹海峡每年为帝国带来40万金币的收入,倘若允许明朝商船免税通行,恐怕相当于割让波斯湾的半壁财政。”
他肥胖的手指戳向众人环座之中的地图,指着的海峡标记用力敲了敲,“亚美尼亚商人已经让渡了丝绸贸易的大部分利润给帝国,难道现在还要把瓷器和茶叶的利润也拱手相让?”
首席穆夫提沙姆斯丁拉齐轻抚胡须,吟诵道:“《古蓝经》(故意错字)云:‘你们当借坚忍和礼拜而求祐助。’与异教徒结盟是否违背‘吉哈德’(圣战)教义?”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当然,先知也教导我们,‘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因此,或许可以限定合作范围……”
阿巴斯突然起身,斗篷扫过案几上的《列王纪》抄本,语气中毫无情感:“教义的解释权在沙阿。”
他环顾众人,拿起大维齐尔呈上的图纸,用指尖划过明军火炮图上的“京华造”铭文,“明朝人没有要求我们改信,只想要贸易和盟友。我已经打探清楚了,他们的皇帝十分年幼,摄政的大维齐尔高务实需要稳定的中亚局势——这与我们对抗奥斯曼的需求不谋而合。”
沙阿陛下确实很有见识,不愧是在后世获得“大帝”名号、号称学贯东西的强人——如果不把高务实下意识称作“大维齐尔”就更好了。
米尔扎萨利赫趁机展开一卷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明朝商路:“沙阿陛下,明朝商队通常从肃州出发,若能经撒马尔罕到伊斯法罕,可比传统丝绸之路缩短200里。
根据大维齐尔提供的见闻与情报,他们的‘弹簧马车’能在戈壁平稳行驶,在同等人数与骆驼的情况下,载重是我们骆驼队的近乎三倍,实在令人震惊。
更重要的则是,他们愿意用极其精美的瓷器交换我们的马匹、羊毛、青金石以及地毯等物,而这些瓷器在欧洲的售价是我们购入成本的十倍,甚至二十倍……放弃这样的生意,简直是对《古蓝经》的亵渎。”
阿巴斯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正在训练的“图凡奇”火枪队——士兵们使用的大多仍是从奥斯曼缴获的“巴斯塔”火绳枪,射速缓慢且受潮易哑。
他忽然转身,目光如剑:“阿拉威尔迪汗,你曾在查尔迪兰战役中见识过奥斯曼火炮的威力,这一次又见识了明军的火器,不妨说说你的看法。”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