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37(2 / 2)

德国北方舰队旗舰“提尔皮茨”号舰桥指挥室里,舰长冯林格隔着厚厚舷窗用望远镜观察那由摩尔曼斯克方向射来的鱼雷,海面上不见攻击者的踪影,但从四条相对笔直的痕迹来看,俄国人的潜艇应该是从大约600米的距离上发射的鱼雷。

就以往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战例来看,这并不是最适合的袭击距离,鱼雷航行的路程一长,打中移动目标的难度越大,而且对方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应。眼下,在暴风雪的作用下,莫托夫斯基湾波涛汹涌,即便是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德国战列舰,也很难保持以往的射击精度所幸的是,对岸炮击时并不像海战中那样追求射击速度和准度。在大西洋海域,德国的王牌艇长们也会尽量避免在过于恶劣的天气作战,虽然那可以给潜艇的行动带来掩护,但海况因素对鱼雷的作战效能影响实在太大了

四枚鱼雷最终无一例外的从“提尔皮茨”号舰尾二十米之外的地方擦过,惊出一身冷汗的德国舰员们瞪大了眼睛想要在海面上找出潜望镜的踪迹,一艘z级驱逐舰和一艘鱼雷艇也迅速驶向鱼雷痕迹最初被望见的地方,然而直到那些鱼雷消失在茫茫海面上。德国人也没有找出水下地潜伏者。装备反潜声纳和少量深水炸弹的德国驱逐舰,最终亦只是象征性的朝水中投下了几枚深水炸弹,但除了白色的水浪之外,它们甚至连鱼虾也没有炸出几条

作为德国海军的副司令,张海诺对本方舰艇的反潜能力是非常清除的在资金、人力尤其是技术团队有限地情况下,在各种兵器的研究制造上全面铺开是不现实地,雷达、鱼雷、水雷和舰炮得到了较为充足的投入。相比之下,声纳、深水炸弹、舰载机以及电子对抗设备方面的花费就要少一些。基于德国海军在战争中前期的作战使命。具体分为三个级别的z级驱逐舰更多的担任了运送登陆部队、掩护主力舰队行动以及近海巡逻的任务,它们在海上战斗中地对手,以英国皇家海军的飞机和水面舰艇居多,与敌方潜艇接触的次数很少,因而不论有针对性的训练还是实战反潜的经验都较理想水平相差甚远

不用费太多脑筋思考,张海诺旋即下令让那艘驱逐舰返回护航编队,并命令各舰密切关注海面情况。一旦发现潜望镜踪迹便以舰炮伺候,同时将舰队航速从原来的10节提升到15节。

“元帅,既然天色将黑,夜间不论对岸炮击还是反潜都于我们不利,何不命令我们的登陆部队停止前进就地防守,而我们也暂时撤出莫托夫斯基湾,待明天天亮之后在掩护后续船队前来”舰长林格理直气壮的建议到,相比于负责“北方女王”行动一多半指挥任务地张海诺。他的第一任务则是竭力保证这艘耗费巨资打造的超级战列舰的安全。

经过刚才的一阵喧闹,海面上已经重新恢复到之前的平静,尽管不速之客地到来改变了这片海湾一方独占的格局,但德国舰队在实力上仍具有绝对的优势,为了帮助数千登陆的德军步兵顺利推进,包括“提尔皮茨”号在内的三艘大型战舰仍在以舰炮支援地面作战。只是比起先前清理苏军岸炮阵地的快速炮击,这时候主炮齐射的频率已经下降到了5、6分钟一次。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德军步兵推进迅速,或是部署在莫托夫斯基湾沿岸的苏军岸炮部队已经停止抵抗西岸仍不时有炮弹打来并落在德国舰队附近,而苏军地面部队也在顽强的坚持抵抗。射击频度降低的唯一解释,便是德国舰艇不能无限制地使用它们地主炮

以“提尔皮茨”号为例,每次出海作战的标准备弹是每门15英寸炮80发,这次因为计划中就包括对岸炮击一项,在尽量保证安全地情况下,每门主炮的备弹量达到了极限的96发。若以每分钟一发的速度持续射击。一个半小时后“提尔皮茨”号的主炮弹药库便将告罄。虽然德国海军在海上补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都处于领先水平,但也仅限于输送油料、食品淡水以及伤员。仅弹头就重达800公斤的炮弹则不在此列

张海诺想了好一会儿,“不,再等等”

在林格诧异而略带焦急的目光中,张海诺远眺了那早已失去了纯白颜色的海岸,4000多名德军官兵不久前才在这片寒冷而陌生的土地上登陆,而在接下来的这个夜晚,他们必须独立支撑整条战线,而这无疑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的

“给罗克将军发报,让他把先头部队目前的阵地坐标发给我们,以免我们炮击时造成误伤”

说完之后,张海诺并没有转头去看林格,但他下一句话则明显是对这位舰长说的:“我们提前撤退势必会对官兵们的士气造成不利影响,现在,我们的炮声就是支撑他们前进的战鼓,不到天黑不能轻易退出战场”

林格没有回答,但张海诺片刻之后听到了一声叹息,随之而来的炮声,则又一次把人们的注意力拉回到战场上来。从“提尔皮茨”号的舰桥上看,位于队列前部的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根根炮管都斜斜的指向海岸,而从它们仰起的角度来看,炮弹应该会落在视线之外的陆地上。尽管舰炮口径小也就意味着炮弹的体积与重量小,可这艘巡洋舰用来装载弹药的空间也相应减小,以致于它的持续炮击次数并不比本方舰队的旗舰多多少位于舰队后方的“舍尔海军上将”号情况也是一样的。

随着登陆部队战线的推进,德国舰队中的驱逐舰早已停止了炮击,登陆船队的离开暂时减轻了它们的负担,眼下它们的任务又重新回归原始,即和几艘排水量接近千吨的大型鱼雷艇一道为三艘主力舰护航。

“鱼雷鱼雷”

这突然而又惊慌的喊叫,应该是战争时期各个国家海军官兵以及船员水手们最讨厌听到的声音,即便是身经百战的舰艇指挥官们亦不例外。这时候,张海诺依然竭力保持着镇定自若的心态,可是舰长林格紧接着的一声“糟糕”,让他心不由得一紧。顺着军官们的眼光往右舷海面看去,数十米开外的海面上霍然出现了几道明显的水痕,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张海诺也瞧出来了:那笔直线条的延伸就是“提尔皮茨”号的舰舷,而且距离之近让人觉得已经无计可施了

“左满舵左满舵”林格突然疯了一般喊叫起来,而这时候操舵的军官也拼了命的将偌大的舵盘转动起来,舰艇急转的警铃声随之充斥耳边。

经过最初几秒的惊慌之后,张海诺迫使自己重新冷静下来:俾斯麦级战列舰拥有厚实的水线装甲,要求防住普通鱼雷攻击的理论设计之前就在莱茵演习行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检验,在德国的战争资源还未陷入缺乏境地的时候,“提尔皮茨”号建造过程应该不存在粗制滥造、降低标准的情形,按照这样的思路分析,防住俄国潜艇鱼雷攻击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张海诺这样安慰着自己,因为凭他的经验知道这次是躲不过如此近距离的鱼雷偷袭了,只一转眼的功夫,那些鱼雷就到了眼前四条航迹清晰可见

轰轰轰

伴随着三声接踵而至的巨响,庞大的战舰剧烈摇晃起来,这样的震动是如何准备都难以抗拒的,张海诺无可挽回的跌坐在地,周围的军官们也大都如此。

惨了张海诺心里暗叫不好,当初“俾斯麦”号在英吉利海峡也只是吃了一枚鱼雷,而且还是飞机投掷的航空鱼雷,虽说是皮毛小伤,但舰队停靠圣纳泽尔港后他亲自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