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大明政客> 分节阅读 9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99(2 / 2)

皇极殿里面,顿时安静了。

没有人想到,苏天成能够成为河南赈灾的巡按御史。

周延儒提出来了反对意见。

“皇上,臣以为不妥,河南是重灾区,苏天成担任江宁县知县,不过两月时间,对诸多的政务,尚不是特别熟悉,赈灾事宜,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临机决断,若是出现了意外,或者是耽误时间了,会误了大事,难以显示皇上的良苦用心,臣还是举荐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下去赈灾。”

温体仁聪明很多,发现朱由检的神sè不对,马上改口。

“臣附议,臣以为,皇上派遣苏天成为赈灾的巡按御史,体现了良苦用心,苏天成到江宁县不过两月有余,体现出来了不一般的能力,就说这次入库的三千二百万两白银,都是依赖于苏天成的功劳,臣相信,苏天成前往河南赈灾,一定能够做的很好。”

周延儒扭头看着温体仁,眼睛里面,恨不得喷出火来。

赈灾是大事情,哪里能够随意派遣官员的,苏天成过于的年轻,刚刚到江宁县上任,没有多少从政的经验,更不用说办好赈灾这样的大事了。

“臣不同意温大人的意见,赈灾是大事情,岂能儿戏,且不说苏天成刚刚上任,就说需要处理的诸多事宜,苏天成就不一定了解,还有协调地方,居中调度,没有魄力和经验,是做不好这些事情的,温大人不知道是什么居心。”

“周大人谬误了,苏天成在江宁县,两个月的时间,上缴国库三千二百万两白银,试问满朝官员,谁做到了,再说了,苏天成处理不沾泥的事情,已经表现出来了非同一般的能力,如此的智勇双全,怎么会处理不好赈灾的事宜,下官以为,有志不在年高,皇上提议苏天成担任巡按御史,处理赈灾的事宜,是明智的提议。”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只要有内阁大臣同意他的意见,那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

隐隐的,他感觉到,周延儒有些过于的嚣张了,依靠着自身的信任,越来越不能够理解自己的苦衷,而温体仁,则是更加的能够明白自己的苦心。

“前往河南赈灾的大臣,就是苏天成了,此事不要再议了。”

苏天成显得比较悠闲,到了京城之后,见到了皇上,没有其他的什么事情了。

翰林院修撰陈于泰和编修吴伟业,都没有在京城,他们都出去巡视了,说是巡视,其实主要是到下面去了解民情,为将来署理政务,做好准备。两人也是刚刚下去,在这之前,他们分别遭遇了弹劾。

苏天浩抽出两天的时间,两兄弟团聚之后,场面也不是那么的热烈,似乎这一份浓浓的亲情,总是有些丧失了原有的味道。

苏天成信心满满,以为自己很快就可以回到江宁县去了。

他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居然成为了赈灾的巡按御史,而且是到重灾区河南。

七月二十六ri,苏天成再次到了紫禁城。

这一次是在皇极殿。

跪在地上,听了圣旨,苏天成有些发蒙,被派遣到河南去赈灾,不是什么好事情,赈灾这样的事情,看起来简单,下去之后,威风凛凛的,地方官员都是要听你的,巡按御史,多了不起啊。可真的要做好赈灾的工作,没有详细的规划,没有后续的发展目标,仅仅是走马观花,以为将银子送下去,就完成任务了,那是大错特错。

自己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刑部的敕书已经发往江宁县了,关于对匡思明家人的处置结果,也出来了,悉数发配到琼州,这件事情,自己还要特意关注一下的,至少要求押送的人员,关照一下,不要苛刻匡思明的家人。

还有那些火器,最为关键的是要留下全部的弹药,这东西,自己暂时没有能力生产,今后只能够花费银子购买。

官田的事情,也没有能够完全落实。

匡思明的府邸、耕地,这些都是需要处理的,那些佃户人心惶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从渠清泽和苏平阳的来信中,苏天成已经知道,有些佃户,主动将一半的粮食,上缴到县衙来了,他们担心,失去耕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还有巡检司军士家眷的安置问题。

可现在要到河南区赈灾,这一去,估计又是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了。

圣旨下了,他也没有办法,好在南京京营的骁骑营,跟随他到河南赈灾,安全是不需要怀疑的,

离开皇极殿的时候,周延儒和温体仁的眼神,都是有些奇怪的,估计是没有弄明白,年纪轻轻的苏天成,为什么能够成为赈灾的巡按御史,难道皇上如此的信任苏天成。

第一百五十六章出发

河南一省的赈灾银两,达到了一百万两,比其余几个省都要多,这也说明了,河南的灾情是非常严重的,突然接受了这么重要的任务,苏天成还真的不敢疏忽。

骁骑营准备完毕,就等着苏天成的命令了。

救灾如救火,他当然不会耽误,接到了圣旨,即刻准备出发了。

不过这次到河南赈灾的巡按御史,可不止一人,都察院的监察御史闫子章,作为副使,跟随苏天成一同到河南。

闫子章是天启年间的进士,浙江绍兴人,一直都是在京城。

派遣闫子章作为副使,也是周延儒的意思,大概是不放心,觉得苏天成过于年轻。

相关的准备工作,刚刚铺开,苏天成和闫子章之间,就出现了矛盾。

按照要求,这些银两,要押运到河南,至于说是首先到河南的首府开封府,还是到河南府辖下的孟津,这是根据赈灾工作的需要,自行安排的。

闫子章的意思,押运这些银两,直接到河南洛阳,洛阳距离孟津,不到五十里的距离,便于就地就近展开赈灾事宜。

苏天成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兵分两路,闫子章带着少量的银子,到洛阳,自己带着大批量的银子,到开封府。

乍看起来,闫子章的建议,是很有道理的,苏天成的提议,有些舍近求远的意思了,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其实苏天成有着更深一层的想法。

黄河在孟津决口,附近灾民无数。孟津距离洛阳,不过四十多里地。可以说,大量的灾民,第一选择是涌入洛阳,洛阳的ri子,肯定不好过,按照朝廷邸报上面的消息,洛阳的一些地方,也都遭遇了灾害。

黄河决口是六月初六的事情。现在已经是七月底,接近两个月时间过去,灾民的情况,肯定是非常的糟糕了,邸报上面的描写,言军民死伤无数,百姓转徙。到处祈食,几至无路可走。这说明,灾民已经陷入了绝境。

这样的情况下,灾民需要的不是银子,是粮食,还有必要的生活用品。包括药品。

带着这些银子到洛阳去,不可能购买到很多的粮食,包括必要的生活物资和药品,最好的办法,是一边安抚灾民的情绪。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