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非亡国之君,可朝廷里面,都是亡国之臣。”
朱由检说出来这句话的时候,周延儒的身体再次颤抖,忍不住跪下了,这句话非常严重了,等同于完全否决了满朝的文武大臣了。这也说明了,皇上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了。
想当初皇上刚刚登基的时候,是想着依靠诸多的文武大臣的,也是给予了很多信赖的,最明显的就是袁崇焕,可后来发生很多的事情,让皇上越来越失望了,特别是朝廷之中的党争和争权夺利,几乎让皇上到了无可奈何的境地,只能够再次开始信任太监和锦衣卫了,这里面透露出来的转变,其实就是王朝衰落的前兆了。
或许是感觉到自己的话语说的太重了,朱由检放缓了语气。
“周爱卿,平身吧,朕不是针对你说的,朕是想到了这么多年的事情。”
过了好一会,朱由检慢慢恢复了情绪,罪己诏和退位诏书的事情,他暂时不提了,其实这也是他发泄内心苦闷的一种方式,皇上就是寡人,没有朋友,高处不胜寒,内心的委屈没有地方诉说,只能够自己承受,到了这样的境地了,面对周延儒发泄一下,也是解脱的方式,他相信周延儒是能够理解和承受的。
“周爱卿,朕想到了辽东边军的事宜,后金鞑子在辽东虎视眈眈,朕心里很清楚,若是全部撤走了辽东边军,关宁锦防线很快就要落入到后金鞑子的手里,京城一样危险了,饮鸩止渴的事情,朕不想做,可朕还能够有什么办法啊。”
说到应对江宁营进攻的事宜,周延儒的注意力开始集中了,其实他早就知道了,皇上面临无法选择的局面,一面是虎视眈眈的后金鞑子,一面是势不可挡的江宁营,两边都是无法应对的,不管哪一边,盯着的都是京城。
“周爱卿,朕想着问问你,可否有其他的解决之道啊。”
周延儒楞了一下,没有及时开口回到。
其实周延儒哪里知道,苏天成放出来的话语,朱由检已经知道了,也就是苏天成拿下京城之后,不会伤害皇家诸多人员的性命,更不会做什么屠城和劫掠的事宜,这本来是一种善意的体现,但在朱由检看来,就是莫大的耻辱了,皇家身份尊贵,岂能遭受如此的羞辱。
朱由检内心的想法,周延儒不得而知,但他觉得,目前的情况之下,能够退一步,或许将来还有机会,迟疑了一下之后,周延儒终于开口了。
“皇上,臣有一个想法,苏天成已经占领了天津,下一步肯定是准备进攻京城了,皇上可派出官吏,与苏天成商谈,苏天成若是愿意退兵,控制南方,朝廷就承认他的大晋王朝,若是苏天成执意要进攻京城,那就只有鱼死网破了。”
周延儒说的很是谨慎,边说边看着皇上的神色,果然他发现皇上的神情变化了。
“周爱卿怎能说出来如此的话语啊,朕乃是顺应天意,继承大统,就算是苏天成造反称帝了,就算是他建立了什么大晋朝廷了,就算是他通知了整个的南方,甚至是中原了,朕岂能认可,朝廷岂能认可,如此的做法,岂不是认为苏天成造反是有道理的,朕可不愿意给列祖列宗脸上抹黑,朕宁愿与苏天成决一死战。。。”
周延儒低着头,不再说话,其实他内心里面想到的,就算是皇上你想着与苏天成决一死战,恐怕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大晋朝廷已经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地区,人家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就算是不马上进攻京城,朝廷也是无法维系的,户部已经拿不出来银子了,秋收季节的时候,苏天成已经占领了南方大部分的地区,而且连续的征伐,消耗了大量的银子,府库里面几乎空了,这个时候不需要苏天成征伐,朝廷收不到赋税,自身就会垮掉了。
周延儒更加的清楚,调动辽东边军,需要大量的银子,至少粮草是需要保证的,朝廷已经拿不出来这些银子了,还能够指望人家拼死厮杀吗。
离开养心殿的时候,周延儒有些糊涂了。
王承恩所言之事,应该是有关辽东边军的调动事宜,可皇上为什么没有直接说到这件事情,难道是知道府库没有银子了,难以维系几十万辽东边军的开销吗,还是因为其他的什么事情,按说辽东边军暂时是能够维系的,辽饷至少还能够维持几个月的时间,今后的事情就不要考虑了,失去了京城,什么都没有了,还考虑辽东边军的今后干什么。
周延儒虽然有了脚踏两只船的做法,可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想着大明王朝兴旺起来的,不管怎么说,两度成为内阁首辅,这等的荣耀,其他人是没有享受过的,拿了俸禄就要做事情,在能够想到办法的基础之上,还是要为朝廷的生存考虑的。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辽东危局
史可法万万没有想到,他就任辽东巡抚,竟然会遭遇到如此的局面,尽管说是以兵部尚书衔就任的,说来完全是重用了,但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刚刚来到辽东的时候,局面非常的平静,那个时候,尽管说苏天成造反的迹象已经很是明确了,但后金鞑子的臣服,还是让辽东有了一丝兴旺的局面,多年紧绷的情绪得到了舒缓,不管是身居辽东的汉人,还是内地迁过去的老百姓,都认为能够安安心心过日子了,史可法也乐的放松。
可局面很快就出现变化了,首先是皇上对苏天成的猜忌公开化了,接着就是苏天成的放抗,一旦这种情势开始恶化,最终导致的就是苏天成造反,皇上开始在京城大规模的清洗与苏天成有关系的官吏。
就算是在这段时间之内,史可法也没有多少值得担心的,毕竟他和苏天成之间没有任何的交集,甚至都没有见过面,这类的清洗,自然与他没有关系,但没有关系不代表史可法不关心这些事情,辽东距离京城不远,零零碎碎的情况传到辽东,史可法感觉到这样的做法,最终会出现大问题,这是在毁掉大明王朝的基础,可惜这个时候,无数上奏提出异议的文武大臣,都遭遇了惩戒,身在辽东的史可法,更是不可能提出来什么反对的意见。
苏天成开始出兵浙江和福建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大量朝廷的军队被剿灭,不长的时间之内,南方全部被苏天成占据了,特别是在大晋王朝成立、苏天成称帝之后,局面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了。朝廷的注意力已经开始转向了辽东,因为这里有近三十万的辽东边军。
史可法是有苦自己知,朝廷拨付的军饷根本不充足,以前是考虑到江宁营的骁勇、朝廷预防苏天成会造反,故而大规模的扩充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可惜财力上面的支撑没有能够及时的跟上。好在靖边、安宁堡和广宁的互市,所有的收入都归辽东边军支配,此外还有辽饷,这样算起来也差不多,缺口不是太大,但随着朝廷与苏天成战事的扩大,户部渐渐无法拨付军饷和粮草了,辽东边军开始感受到空前的困难。
朝廷之中曾经有过争论,认为后金鞑子既然臣服了。就可以大规模调动辽东边军,参与到与江宁营的厮杀,毕竟辽东边军还是有着不错战斗力的,可这样的观点,不仅仅是很多的文武大臣不同意,就连到辽东时间不长的史可法都不同意,后金鞑子的野心是非常明确的,一旦辽东空虚。后金鞑子一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