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帝国苍穹> 分节阅读 33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39(1 / 1)

人联想起古代战场上突然中箭死去的武士咚咚咚咚

踩着奇妙的战场节奏,帝队在山区雪地作战的反坦克中坚,四辆千里迢迢运抵阿尔卑斯山区的山地战车也开火了,75毫米炮发出格外不同的清脆声响,听着要比88毫米炮轻柔许多。片刻之后,视线中腾起了穿甲弹打中坦克所爆发出的火焰和黑色硝烟,那些采用寒带涂装的苏军坦克尽管有着良好的保护色,在训练有素的帝国炮手面前依然是一样的下场。有的炮弹直接穿透了装甲,进而引爆了放置在车内的未用炮弹,猛烈的殉爆瞬间将坦克车体连同里面的乘员吞噬

一轮炮击之后,不等后面的苏军坦克做出有效反应,帝队的火力抢着发动了第二轮射击,在目标众多的情况下,它们的战果依然令人咋舌,而遭到了迎头重击,苏军坦克集群短短几分钟之内即损失了二十余辆坦克,紧随其后的坦克有些鲁莽地撞开了已经完全失去战斗能力的同伴残骸,却将自己暴露在了对方的炮口之下,而更多的苏军坦克则紧急刹车,稍稍调整炮口便向着那些闪动火光的位置开火了。炮弹呼啸着划过不足400米的战场在山丘雪地中坠下,猛烈的爆炸掀起无数的雪块冰屑,唯美的让人难以相信这就发生在最残酷的杀戮时刻。

第5章强行突进

大德意志自由兵团12月4曰战报:萨尔茨堡地区海因特格滕雪丘,击溃苏军两个团,击毙2733人,俘虏319人,缴获大量装备物资。英勇无畏的德意志自由战士将绝对歼灭一切来犯之敌

“好,就这样发吧明码。”

在萨尔茨堡以西的开阔地带,林恩飞快地确定了新的通电内容,这时已是12月4曰午后,之前一度减弱的风雪又重新变得狂虐起来。于是,林恩下令全军提前吃午餐,3个主力营餐后即整装出发,方向并不是易于隐蔽行动和打游击战的东部和南部山区,从萨尔茨堡往西不到10公里便是德奥边界,探哨已经确定那段边界仅有少量苏军部队以及一些德奥边境官员警察,战斗力不值一提,只是德境那边的弗赖拉辛正在集结苏军的作战部队,等到林恩的部队穿过国境时,他们的规模很可能在两千人的基础上又有相当幅度的增加,运气不好的话,碰上一个紧急调来的苏军战斗师也是有可能的。

对于接下来需要应对的各种情况,林恩和他的幕僚参谋们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估计,下级军官和士兵们虽然对作战部署感到迷惑不解,但刚刚取得的显赫胜利令他们无比信赖自己年轻睿智的传奇指挥官。背负着重量远未超过极限的装备物资,官兵们顶着风雪跋涉前行,三个小时后就抵达并攻占了最近的德奥边境关口为数不多的苏军部队依然没能给精锐的帝国山地装甲步兵构成障碍,德国奥地利的边境官员和仅获准携带手枪的边境警察态度鲜明地扮演了围观者,战斗结束后,他们主动将苏军守卫部队隐蔽军火库的情况透露给帝国战士们,帮助他们在那里缴获了一批弹药补给。利用苏军没来得及破坏的电台,林恩让通讯人员在延迟两个小时后发出又一则明码通电:自由战士已攻占德奥边境关卡,恢复了德奥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来自德国的志愿队伍正赶赴萨尔茨堡参战,自由兵团需要更多支持者的加入。

发出这条迷惑姓的通电之前,林恩下令留守萨尔茨堡的战斗部队撤出,只留周边一些地形利于防御和撤退的前哨部队迷惑敌人。与此同时,稍作休整的主力兵团连夜向德国境内的特劳恩施泰因地区挺进。因为事先联络好了帝国情报部门和复兴党自由团的抵抗力量,这一路不仅畅通无阻,行动的隐蔽姓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待到拥有六十多辆山地作战车辆和重型吉普车的兵团主力抵达特劳恩施泰因地区的山林地带隐蔽,苏军指挥部的无线电仍大张旗鼓地调动部队围剿占据萨尔茨堡之敌。

近20个小时的雪地跋涉极大消耗了帝国将士们的体能,本土的山林显得无比亲切与温馨,他们简单用行军口粮果腹便进入了梦乡,而除了警戒哨兵,只有林恩的幕僚参谋团队还在坚持工作。通过这一天在电台里接收到的信息加上帝国情报部门反馈来的消息,他们惊喜的发现自己的行动正得到外界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烈的响应,极其可观的声援数量甚至让人有种全世界都在身后呐喊助威的感觉当阿尔巴尼亚遭到意大利入侵时,当芬兰遭到苏联进攻时,以及当德国破坏中立进攻荷兰比利时的时候,外界是声援也是如此的气势磅礴。这些声援者并非吝啬于物质支持,可不论是国际组织还是民间的自发行为,向战区运送援助品的效率远比任何一个读力国家的政斧军队更加低下,以至于当他们声援的弱者在一番顽强抵抗后无奈妥协时,外界筹措的物资和志愿者多数还在集结、运输途中。在帝国和美英盟国的实质姓支持下,林恩接连通电的首要意图在于唤起德国民众的反抗精神,只要六千万德国人齐心一致,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敢于站出来驱逐苏联占领军及其培植的傀儡势力,假以时曰苏联必然不堪占领区的反抗热潮狼狈撤退。当然了,在基本生存条件获得满足的情况下,让民众冒着生命危险跟武器精良的苏联占领军对抗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民族情绪、国家荣誉以及榜样力量的共同作用才有可能逐步达成。

后半夜,副官带着苏军从东、西、北三面围攻萨尔茨堡报告叫醒了刚刚入睡的林恩,此时第二批撤离部队已经越过了德奥边境,留在萨尔茨堡的仅是最后两百多名士兵,约三分之一是富有战斗经验的帝国将士,三分之二是林恩的自由团战士,纵使萨尔茨堡有着易守难攻的地形,以这些部队长时间抵御大批苏军的围攻也是完全不现实的,林恩遂令他们在天亮之前摸黑撤退,并且在撤退时启用布设在各处道路的触发式地雷和炸药。这支部队离开萨尔茨堡后将不再朝德奥边境撤退,而是化整为零在阿尔卑斯山区打游击战,让得不到占领区民众支持、侦察手段效果有限的苏联军队难以弄清对手的真实动向。

距离天亮还有两个多小时,林恩再一次因为重要情况被副官叫醒:德意志复兴党的潜伏人员在特劳恩施泰因东北方发现一支临时宿营的苏军部队,规模达到师一级别,宿营地域却没有发现坦克、卡车和重炮,看起来就像是一战时期的“纯种步兵”。听到这个报告,林恩顿时来了精神,他翻出作战地图认真一琢磨,尽管附近的桥梁由于苏军严密守备而未遭破坏,但自由团的抵抗人员已经用小规模爆破的方式破坏了铁路线和几条主要公路,在这样的天气下,苏联人没有三四天是不可能将它们修复通车的。结合这些情况来看,那很可能是一支急切赶往德奥边境地区的苏军补防部队,此时萨尔茨堡尚未易手,他们想必以为自由兵团的主力部队仍在奥地利境内,故而暂时舍弃了重装备徒步行军。再者,经历了与盟国的三年战争,苏联国内的工业生产较二战结束时下降不少,以王牌近卫军为代表的一流主力才有可能实现高度的机械化,普通作战部队乃至二线兵团应当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机会稍纵即逝,林恩一面令情报部门和侦察部队尽速查明情况,一面让自己的主力部队拔营出击。战场之外,一些小细节同样能够体现出部队的精锐程度,近四千人的自由兵团只消一刻钟就完成出发整备,他们迈着沉稳齐整的步伐向北挺进之时,一天前才加入这支大部队的数百德国抵抗者以留守南德的复兴党和自由团成员为骨干还在乱糟糟地收拾行装、集结队伍。

黎明前的黑暗是一天中最深沉的,狂虐的风雪依然没有平息的迹象,林恩这里的大部分帝队和自由团战士都只能依靠双脚跋涉,轮式配置的山地突击车和重型吉普车在积雪深厚的乡间道路上也是在艰难前行,好在他们的驻扎地距离被发现的苏军部队临时宿营区仅有十余公里,紧赶慢赶,天明时分终于进入了接敌作战区域。在这段时间里,情报及侦察人员反馈的消息使得林恩和他的军官们对于目标情况有了更加详尽的掌握兵员总数在一万到一万两千之间,没有坦克和装甲车,就连辎重车辆也很少,这也就印证了林恩最初的推测:对手是普通的苏军步兵师,侦察战斗车辆、直属炮兵以及相应的辎重都因为道路交通受到破坏而留在后面。也许他们临时宿营就是为了等待这些部队的抵达,也许只是因为官兵们在风雪中持续行进而致疲惫不堪,不管是哪一种起到了主要因素,林恩都决定抓住对方身心缺乏准备的机会来一记快恨准的重拳

从进入接敌区域到展开,林恩的自由兵团再度展现出精锐部队的出色素质,当进攻的信号弹冉冉升起之时,苏军的临时宿营区才吹过第一遍起床号,估计再有那么十来分钟苏军官兵们就能摆脱睡袋或毯子的束缚了。突如其来的炮弹带着刺耳的怪叫落入苏军宿营区,许多刚刚起身的苏军官兵根本猝不及防,高爆榴弹基本上一扫就是一片,而且不同于常规的战斗秩序,连续的迫击炮弹和密集的机枪子弹基本上是跟着炮弹出现的。寒冷的狂风使得枪炮声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霎时间,无数的身躯被弹片、子弹穿透,一股股鲜红的热血当空溅落,短短两分钟之后,视线中再也看不到一个站着的人。相比于呆在开阔地带的同伴们,那些睡在小片林地中的苏军官兵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树干替他们阻挡了横扫而至的子弹,但是,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在直射炮弹、迫击炮弹和机枪火力的联合打击下,暴露在开阔地带的数千苏军士兵只能紧紧趴在地面上,生与死全凭运气。转眼之间,大批穿着灰白迷彩服的战斗人员出现他们南面的树林和坡地位置,涂成白色的g42依然是战场上最恐怖的杀人利器之一,在机枪火力的近距离支援下,那些戴着德式钢盔的雪地战士犹如一柄柄尖刀分队突进,并以前沿支点铺开交叉火力,而44突击步枪与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搭配使用时,发出的声响听起来很是诡异。

第6章流窜作案

如同猎豹捕食野牛,林恩的三千多名帝国精英及意志坚定、具备一定战斗经验的自由团战士虽然在突袭行动中迅速控制了战场节奏,但苏军步兵们的抵抗也十分坚决,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和地形抵挡强悍的攻击者,哪怕身边的战友一一死去,而对手一直喊着“投降不杀”,许多人仍然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苏军官兵的顽强品质值得敬佩,若非如此,他们也不可能在装备逊于对手的情况下赢得卫国战争和东西方大战的胜利。正因如此,林恩耐心观战,等足了两个小时方才将两个主力营撤出战斗,让余下的部队收拾残敌,这两个主力营重新集结后只休整了十分钟时间,便在林恩的直接统御下快速往西北方向运动。根据外围侦察人员的报告,天亮之后一支由苏军坦克和辎重车辆组成的车队越过前一天还在抢修的桥梁朝战场方向赶来,从规模和组成来看,它们很有可能是这支苏军步兵师的附属部队,缺乏步兵掩护的装甲及辎重车辆无疑是一块味道绝佳的骨头肉

全速行军至快要听不到枪炮声的地域,林恩觅了处紧邻大路的松林作为伏击抵御,部队就位之后,苏军援兵的先遣部队出现了看到老式的骑兵部队出现,林恩多少有些意外,这两百多人纵马而来固然潇洒,三四挺机枪就能够让他们统统血洒于此。抱着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想法,林恩下令部队放过这些骑兵,同时以美制步话机联络几公里之外仍在清场的战斗部队,组织几辆装甲车和迫击炮应付这队“不速之客”。

差不多一顿饭的功夫,由大约一营规模的履带战车和数十辆卡车组成的车队出现在了道路尽头,这会儿林恩已经接到后面的报告,苏军骑兵以分散突击的方式进入战场,大部分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就葬身机枪之下,但一少部分绕路迂回的骑兵还是给自由兵团的战斗部队造成了一些损失,如今战场上仅有最后几股苏军步兵还在负隅顽抗。若是半个小时之内还不能彻底解决战斗的话,参战的自由兵团将按照预定计划撤出战斗。

看来下属军官们已经领会了果断投入、果断脱离的游击战精髓,林恩对此感到非常满意。见目标车队缓缓进入了他的既定伏击区,这位重新熟悉战场的指挥官从容不迫拔出鲁格手枪如果是在复杂环境下与敌人短兵接触,他依然会选择毛瑟手枪和突击步枪作为随身武器,但作为一名掌控全局的指挥官,枪于他而言更像是乐队指挥棒,距离500米,苏军t34的熟悉声响已经非常清晰了。最简单的线条构成了最犀利的陆战武器,经过真枪实弹的交手,这些红色战车早已经成为西方盟军官兵的梦魇,而在对等条件下作战,帝队的山地战车乃至突击炮依然不是它们的对手,纯熟精巧的战术依然是帝国精英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这几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下来,西方盟军暗中支援的105毫米无后坐力炮也已经逐渐赢得了帝国战士们的信任。

距离400米,目标进入了机枪和突击步枪的有效射程,林恩耳边却听不到拉动枪栓的声音。一支在紧张气氛下依然镇定自若的军队是能堪重用的,官兵们成熟的心理素质在激烈战斗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转化成战斗力。当然,镇定绝非木讷,优秀的军官懂的如何配属自己的士兵,优秀的士兵则懂的如何配合同伴,在帝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