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李泰,纲常是说给谁听的”
长孙无忌正眼都没有看李泰,然后自问自答,“纲常,是说给黔首听的,是说给贩夫走卒听的,是说给陷阵府兵听的。什么时候,勋贵世族,需要听纲常了”
想要分辩的李泰被长孙无忌伸手阻止:“你可知为何这一回,反倒是东都议论纷纷,而京城尤其是外朝,反而风平浪静吗”
“这”
“若陛下断了漕运厘金,那么,治张德一个扰乱纲常之罪,又算得了什么”说完之后,长孙无忌似笑非笑地看着这个想法颇多的外甥,“陛下肯么”
能说这么多,已经是看在外甥份上。依老阴货一贯的做派,根本不需要搭理这个成天在文学馆中吹水魏王。
有皇帝老子撑着,结果王府可用之人,居然连个上台面的都没有。反倒是一向被人诟病的太子李承乾,前有王珪后有马周,更不要说在外张德,简直是上至中枢下至州县,都有“东宫系”的要员。
魏王府聚起来的一帮文官,都是废物。
这一次“张德嫁女”引发的两个成语,连京城市井之间,讨论的也多是梁丰县男何等的豪富,何等的出手阔绰。
而讨论这些的人中,多的是“风流薮泽”之地的穷酸措大。换成十年前,这些人只怕是要大为抨击“朱门酒肉”如何如何。
杨朱之学再起波澜,连孔颖达都挡不住,何况是那些等着“升官发财”的选人
皇帝要从运河中收过路费,没问题,可以接受。但既然自己没钱要收费,就别怪别人拿“有钱任性”说事。
外朝风平浪静,始终没去撩拨皇帝的心思,不也是因为皇帝目前在漕运中收过路费,是收到他们身上吗
真正高兴的外朝内廷,也只有内府和兵部高兴。这笔钱,按照公布出去的告示,是用来填补兵部用度的。
民部方面,连计吏都不让派出去审查,可见这“水深”。
尚书省连房玄龄都“冷暴力”对抗,还有什么好说的
“张德嫁女”一事,如此堂而皇之,甚至是大摇大摆地无风无浪安全揭过。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从今往后,“言利”不可耻。
“今时使民逐利,后世如何断我贞观一朝”
魏王李泰一身白嫩皮肉颤动,脸色相当地难看。
作为舅舅,长孙无忌很高兴自己的外甥有脑子,但是,作为一个长孙氏的家主,长孙无忌只想一巴掌扇在这个妹夫儿子的脸上,好给自己出口恶气。
皇帝从漕运收过路费,大头都是南北大运河和长江下游,而巧不巧的,长孙氏从长孙冲以鸿胪寺差使前往辽东开始算,基本都在这些地方。
长孙无忌是等着皇帝迁都,所以早早把家族的未来投在了山东。
“这是贞观盛世”
转过身,拿起一杯酒,猛地一饮而尽,啪的一声将酒杯放在桌上,长孙无忌头也不回从楼上下去。
李泰愣在那里:“盛世”
抬头看去,春明大街上,四轮马车比前几年又多了不少,春明大街出了东门,道路平摊笔直,长安已经有了水泥道路。远方河畔,碧绿柳树成排,然而依旧不能挡住桅杆极高的货船,民夫脚力一个接着一个推着独轮车,将那些南方来的米面粮油从船上卸下来。
由远及近,叫卖的货郎将压着肩头的扁担缓缓放下,两头各有物事,一头是煤炉冒烟的锅儿,一头却是红绿黄黑的佐料。
“馄钝馄钝诶漠北牛肉馅的馄钝诶”
那货郎,一边拣拾着散落的细小煤球块,一边扯开了嗓门,哪怕是在春明楼,李泰多能听的真真切切。
第七十八章 屁股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直隶近畿总统杜如晦看着幕僚及属官,很是感慨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老杜内心相当的复杂,他坐在正堂高椅上,如今已经鲜有官僚还和往昔一样拿个蒲团跪坐,身子微微地向后靠去,杜如晦心中暗道:皇帝得位,不可不谓不正。
玄武门一事,如果按照贞观律来算,最次也是“谋大逆”,“谋反”却是谈不上的。
只是,于大多数人而言,或者说秦王府天策府中人,也颇为不自信。
别说他们,李世民自己,也是极大的不自信。
武德年功臣,或者说太原起事元谋功臣被干掉一大半,正是因为这种不自信,以及皇帝掌权的本能。
“贞,正也。”
听到杜如晦的画,以“幕僚”出入总统府的郑穗本,突然接过了话头。
贞观朝,古往今来,都是得为正的。
此“正”,不是和世家高门的妥协,而是类似汉高祖的“约法三章”。其对象,在世家高门之下,主要是次级地方家族甚至小有产者,乃至黔首也能沾点光。
到如今,天下百工并举,百业兴盛,只十年,已经迈过隋朝最巅峰。且远远胜出,不可量数。
只以金银现货计算,皇银内帑就存现银五百万两以上,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而且因为地处洛阳核心,直隶近畿做官的“精英”们,更容易接触到南北流通的商团,更轻易见识到“百工”辐射衍生出来的利益。
哪怕是暂时没有做官的郑穗本,他也能看得出来,按照现在的金银现货收益,最多二十年,应该就能破一亿两这个大关。
东海之上,全无对手
南运河运送华润银元的船只,全部来自东海。所谓日本,旧时倭奴处,但凡金银铜矿,几由华润号把持。海东之国邦国林立,有大小国家近百,若能联合,方能抗衡。然而事实却让郑穗本心惊胆颤,华润号之于日本,俨然就是战国末年秦国之于山东诸国。
亡六国者非秦也,六国也。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