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还得出海坐船,实在是不方便,舟车劳顿,普通人都吃不消,何况一个快生的孕妇呢。
回蓝溪的时候,李逍排场不小,他特意让人打起了全副仪仗。
长安到蓝溪,八十里蓝武官道上,引得不少行人侧目注视。
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惊叹如此年轻的刺史经略,有人则感叹李逍年青得意。
还有人说李逍厉害,许州崔彻底的折在李逍手里,连王柳两家的崩塌听说都是跟李逍有关。
还有人说来相公就是被李逍气的辞职的。
据说来相公那天跟李逍在皇帝御前动手打架,结果李逍把来相公揍的不轻,来相觉得很没面子,于是辞职回家了。
李逍听着这些不时飘进来的议论,并不以为意。
他特意打起这仪仗,还把赵持满的那雇佣兵队招来充当自己的护卫,搞的这么大声势,其实是有意的。
他就是让大家知道,他李逍这次离京,并不是灰溜溜的跑路,而是升官了,他李逍依然得天子宠。
那些对他有想法的家伙们,最好是都收敛收敛点。
回到蓝溪,赵婉有些精神不振,武珍州是个很遥远的地方,现在那里还在打仗,也不知道安不安全,而且这一去,自己又不能陪在身边。
“若不是妾要生了,妾一定跟着夫君同去。”
李逍摸着妻子越来越大的肚子,“我这又不是流放,是升职加薪了。你看我现在不仅是持节刺史,还是经略安抚使呢,也就一两年时间,到时我肯定就又升迁回朝了。”
“正好咱们家现在百济还有三千亩地,一千个奴隶等着去接收安排呢。”
“夫君你向来不喜战事,之前无论如何都不肯去辽东,现在要去,妾身好担心。”
“这不一样,之前是要去军中,战场前线总会有危险嘛,现在不同,是去后方当刺史的,不会有危险的。”
其实李逍确实是不愿意自己跑去百济的。
又没飞的打,又没高铁坐,这年头出趟远门多不容易啊,舟车劳累,是真的累。
骑马能骑的人大腿跟磨破,坐车能颠的晕过去,要是坐船,那更会颠的吐。
要是坐飞机去,也就几个小时的事情,可是这舟车换乘过去,起码得个把月时间。
路上车马一个月,这简直就是跟红军长征一样啊。
更别说,过了海,那里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不会再有关中长安的繁华热闹,甚至不如中原的亲切。
到时周边全是些棒子们,整天得提心吊胆过日子,吃不好睡不香的,简直就是去受罪的。
可不去又不行,李逍现在真是得罪了太多人了。
不想办法爬高点,李逍这点小体格随时随地都会被人吞的连渣渣都不剩下的。
“阿耶,咱们家的酒坊现在有陛下特赐的许可,以后可以多酿点酒,就用我之前用的秘方,拿高粱蒸烧酒,然后制药酒和香水。香水价格记得定高点,咱们控制好产量,搞好包装,只卖高价,反正咱们只盯着那些贵族豪门就行了。”
“至于药酒,有那些方子已经不少了,全力生产,各种的都制作,药酒这个买卖肯定能长久的。”
药酒这一块,现在有两边,一边是李逍跟薛程几家公子合作建的作坊,专门生产的是医疗用的药酒,以金创、跌打药酒为主。另一边是李逍自家的药酒坊,主要是生产保健用的药酒,比如各种治风湿腰痛的、治补肾壮阳的、补气益血的,安神失眠的等等。
各有所长,各不打扰。
这会是李家的传家产业,要好好管理经营。
另外造纸、制墨、印刷坊那块,现在李逍是委托给玉濑代管,报社也是交经她的,交给她李逍是放心的。
至于其它的产业,就只是小打小闹了,比如饭馆,养牛、种地,比如制作挂面,比如种子。本来之前李逍还计划利用蓝溪乡的乡约堂和合作社,要进军金融界,搞点钱庄、当铺之类的,暂时也只能先放下了。
老赵人还是很不错的,“三郎放心,家里有我看着,婉娘和贞儿我也会照顾好的。”
“到了外面,自己多照顾自己,切不可再如现在这般鲁莽了。”赵老爹的眼里,李逍还是太会惹事了些,总是不太放心啊。
第335章 武氏的承诺
李家现在有很多条赚钱的门路,赚钱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李家现在还是实力太弱了一些,赚钱容易守家难。
若是李逍不努力些,那么这一切都可能最终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正因此,李逍当初才会把霜糖提纯脱色秘方送给薛仁贵,后来又拉着程薛刘柳四家一起弄药酒作坊,拿出印刷术后,还把这个宝贵的技术无偿分享给了朝廷。不仅如此,他现在还死死的抱着皇帝和武氏的大腿,以至于被来济他们骂奸臣小人,甚至还不得不跑到朝鲜去做官。
在蓝溪乡下呆了两天,好好陪了陪婉娘,甚至还到蓝溪书院里去讲了一天课。书院现在人气很棒,学生也很多,规模渐大,老师都已经有了三十多名,拥有近两千学员。
这在整个蓝田县,都是最大的书院了,远超过了县学的规模,县学不过几十个学生而已。
李逍向书院捐赠了一些书籍,还拿出笔钱来,设立了一个奖学金,以专门奖励那些读书优秀的学员。
做为书院的创始人,李逍现在依然还担任着书院的名誉山长,但他已经不再具体管理书院的事务,而是将书院彻底的交给了山长杨大眼。杨老夫子很尽心尽力,他现在虽管着书院大小事务,却也还坚持亲自上课。
不管外面风风雨雨,只要李逍能够把钱弄来,他就会维持好这个书院内部的运作,让老师们能够安心的教学,让学员们静心的读书。
“书院里有不少好苗子。”杨大眼感叹着道。
“既然是好苗子,那我们就全力赞助他们读书,书院可以免除他们所有的读书费用,甚至给他们奖学金。将来他们若是能够科举进士提名,这也是值得的。”
李逍现在说话硬气多了,以前书院初办的时候,是没想过学员将来能参加科举的,只是想着教教乡里的孩子们,让他们有机会多识几个字,不做个睁眼瞎。
而现在,他抱负更远大了。
他希望书院的孩子们能走的更远,将来参加科举,金榜题名,甚至是入仕为官,牧民治政。
“我对书院只有一条要求,希望老夫子你能够牢记我们办这个书院的初衷。书院不仅仅是为了让进来的孩子们去科举考试的,那是一条路,但不仅这条路。我们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有的孩子适合科举,将来他们会参加科举。有的孩子可能没这天赋,那么我们就应当培养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说某些专业的技能,或许他们可以学算术,将来当个账房先生,或者他们可以学文书,将来当个文吏,又或许他们可以学绘画,将来当个画师等等,甚至成为一个专业的工匠,其实也是不错的。”
“我不会忘记这个的,你以前就说过,我们书院不教书呆子。”
“没错。”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