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逍遥小地主> 分节阅读 2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9(1 / 2)

新罗确实就是这样的,金法敏继位之后,唐军在灭百济之后继续进攻高句丽,拿下高句丽后因西北战事,抽走了主力。结果新罗人就先暗中支持高句丽人和百济人搞复国运动,最后又直接出兵夺了唐朝的百济之地。

唐与新罗持续多年战争,最终的结果就是唐不但把百济输给了新罗人,甚至还把平壤浿江口以南的地方全都给了新罗人。新罗人利用唐与吐蕃的战争,成功的趁火打劫,抢走了大唐在半岛上的胜利果实。

李逍知道这些历史,如果不出意外,那么结果可能还会是如此。

“先把金仁问接来泗沘城,等夏收和播种过后,征召府兵和乡勇。”

刘仁轨问,“大帅是要开打跟谁打”

“当然是跟弑君的金法敏打,金春秋是我大唐册封之藩王,金法敏居然敢弑君弑父,这等无君无父之逆贼,我大唐岂能坐视纵容必须将其擒拿押送长安听候陛下发落”

“此事重大,还得先向长安请旨吧”

“这是当然,但是准备工作我们得先做好”

一片忙碌的夏收之中,一条船自白江港返回登州赤山。船上带着个神秘的客人,却是新罗王次子金仁问,还有李逍给朝廷的奏章。

长安。

李逍的奏章在路上花费了半个月时间才送到,同时送到的还有金仁问。

“简直就是胆大包天,李逍这是胡闹”

“这是不顾大局,如今西面战事未停,李逍这又要跟新罗人开战,岂不是胡闹”

政事堂里,几个宰相都在斥责李逍的出兵计划。

不管金春秋是怎么死的,总之现在新罗是大唐忠实的藩属,若这个时候出兵新罗,那岂不是让高句丽和倭人笑死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

第407章 鸡林道行军大总管

金仁问抵达长安之后,就朝觐天子,向大唐天子哭诉世子弑君谋反杀害手足之恶行。

李治安抚了金仁问,但却没有直接表态。

之后一连多日,金仁问带着大量的金银财货四处拜见大唐的宰相重臣们,希望他们能够帮忙主持公道。

金仁问的钱大家都收了,可却并没有几个人真的打算帮他说话。

对他们来说,一个藩邦王子,哪里能与大唐的江山社稷相比。

李道宗甚至直言不讳的表示,不管金法敏有没有真正的弑君杀弟,只要他继位奉大唐为宗主,继续忠于王事,为大唐联攻高句丽,那么其它的就都无所谓了。

这般赤果果的话,也多是其它诸位宰相们的心声。

谁管你一个藩邦王子啊,大家关心的是大唐的利益。

“李逍在百济越来越随心所欲了”

“我看是跋扈。”

“百济都快成他的私人领地了。”

侍中李道宗敲了敲桌子,“李三在百济的成绩还是很显眼的,换个其它人可不一定能把百济之地管理的这么好。”

中书令李绩也替李逍说话,“当初朝廷决定先西后东,从辽东和百济抽走了几乎所有兵力,留给李逍的不过是三千老弱伤残而已,李逍可以说是临危受命,一个年轻人以一几之力扛下了整个百济,当初我都以为李逍扛不了多久的,可事实呢,他不但扛下来了,还做的有声有色。”

“李逍不但平定了百济人的复国举事,还恢复了秩序,展开了生产。如今百济不再需要朝廷一粒米粮,还源源不断的往中原运回钱帛税赋,据我所知,李逍在百济一年,就已经上缴了朝廷几百万的财赋吧这笔钱可是比我们去年大唐整个天下三百余州千余县的财收还高啊。”

大唐以租庸调为正税,缴纳实物为主,征收钱帛的税种不多,因此每年钱帛征收的确实不多,也就那么二三百万贯钱而已。李绩说百济上缴的钱超过国库倒也没错。

“李逍那是把百济王室、贵族、豪强们的底都扒了,他实际上可是扒了上千万贯,发了大财的。结果这小子只给朝廷上缴了几百万而已,才缴了三分之一”

李绩呵呵的笑了两声。

然后那位宰相便不吭声了,李逍确实只上缴了三分之一,可三分之一都有几百万贯,都已经超出了原本朝廷除正税之外一年的钱帛财收了,这已经是非常的了不得的事情。

就算是换成在座的几位宰相亲自到那百济去,都未必能有这样的政绩。远的不说,之前崔敦礼那不也是宰相吗,外任安西大都护,结果上任也一年了,那里不但没有给朝廷带来半文钱收入,还尽知道要钱要人要粮,朝廷投入了二十万大军进去,还投入了几百万贯的钱帛,可谓是个无底洞。

要不是有李逍安东道上缴的钱帛支撑,以西域那么大规模的战事,哪里还能撑的到今天,早就粮食后勤不继不得不撤兵了。

“可也不能太放任李逍,如今的安东道,说是朝廷十二道之一,可在那边李逍一人身兼七个使职,副大都护兼都督还兼刺史,基本上安东道全他一人说了算,军权吏权财权通通在身,这样也不符合朝廷规矩的。”

李绩呵呵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安东道新设,那里不过是刚征服的百济旧地,说句不好听的,当初朝中可是有不少诸公甚至都认为没有必要纳为直属州县,要设置为羁糜州,让那些百济王子啊贵族们去当都督、刺史、县令的,诸位难道这么健忘”

李绩重提旧事,说的却是实话,当初可是好多人认为打下百济后,没必要派官遣吏过去,直接把那里设置为羁糜州就好了。而当初若真如此,如今哪里有一年几百万贯的钱帛收入呢

如今李逍在安东道,那可不光是征了很多钱帛上来,还在那里已经开垦了数万顷的屯田耕地,府兵乡勇都有八万,可以说如今的百济旧地,已经成为朝廷下一步进攻高句丽最坚固的桥头堡和基地了。

甚至比起辽东前线还要重要。

毕竟辽东那边每年还得靠着朝廷无数的钱粮支撑着,而人家李逍现在都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这一切,都是李逍一人的功劳,手里当初只有朝廷留给他的三千老弱伤兵,再加上几个空头使衔而已。

现在这个时候,又说李逍权重衔多了,这不是扯淡吗

“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绩缓缓道,“既然李逍认为这金法敏不可靠,那么我们这些远在朝中的宰相们,就得听听这身处前线的将帅的建议。如果金法敏真不可靠,那么这就是个隐患,倒不如现在册封金问仁为王,把这些有二心的新罗人给清除了。”

“可是英公,现在新罗人又没李逍说的那样反我大唐啊”

“难道还要等他们反了才行”李绩反问。

宰相们一番争议,结果也是没有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